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怎么算?调休和补钱到底哪个更划算?
国庆七天乐,别人在朋友圈晒风景照,你却在工位上对着电脑发呆,心里嘀咕一句:“这叫放假吗?”或者元旦凌晨还在赶项目,第二天领导轻飘飘来一句:“放心,给你安排调休。”这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想问一句:我的加班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谈工作的时候,HR说:“我们这月薪1.5万,五险一金齐全。”结果你盘算了一下,按22个工作日算,每天才六百多块,但另一边,有个兼职岗位写着“日结800,干一天算一天”,瞬间觉得香得不行,可冷静下来想想:每天工资到底是怎么算的?表面看着高,实际到手能差多少?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每天工资背后的算法逻辑、法律依据,以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坑”。

很多人以为:月薪除以30天就是日薪,错!这是最常见的误区。
根据《劳动法》和人社部的相关规定,日工资 = 月工资收入 ÷ 月计薪天数。
那这个“月计薪天数”是多少?不是30,也不是当月的实际天数,而是国家统一规定的75天。
为什么是21.75?
这是根据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双休日(52周×2),剩下261个法定工作日,再除以12个月得出的平均值:
(365 - 104)÷ 12 = 261 ÷ 12 ≈75天。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 小王月薪1万元,公司说是“按天算加班费”。
他的日工资就是:10000 ÷ 21.75 ≈77元/天。
但如果公司用30天来算?那日薪就成了333元——看起来差不多,真遇到加班或离职结算时,差的可是实打实的钱!
现在越来越多灵活用工、外包、小时工岗位打着“日薪800”“日结1000”的旗号招人,听起来很诱人,但你要问三个问题:
有没有五险一金?
没有社保,生病、工伤、养老谁兜底?日薪再高,一场病可能全搭进去。
工作时长是不是超负荷?
有人日薪700,但每天干14小时,折算下来时薪不到50元,还不如送外卖。
稳定性如何?
今天有活明天没活,收入断档怎么办?而月薪制哪怕遇到淡季,基本工资也照发。
所以啊,不要只看“日薪”数字大就冲动签约,真正聪明的人,会把日薪换算成“时薪+保障+可持续性”综合评估。
加班费计算:平时加班是1.5倍日薪,休息日是2倍,法定节假日是3倍。
比如国庆节上班一天,日薪459元,你能拿到459 × 3 = 1377元,这才是真正的“黄金价”。
请假扣款:如果是事假,单位可以按日工资比例扣除;但病假就不能随便扣,必须按当地规定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80%的病假工资。
离职结算:最后一个月干了15天,工资不是简单拿月薪除以2,而是日工资 × 实际出勤天数,这里21.75天又派上用场了。
小李在一家电商公司做临时运营,合同写明“日薪600元,每月结算”,干满一个月后,公司只给了1.3万元,小李算了一下:600×22=1.32万,差了200块。
他去找财务,对方说:“我们是按30天算的,600×30=1.8万,再除以30,每天按600算,你干了21天,所以是1.26万,四舍五入给1.3万已经不错了。”
小李懵了,赶紧咨询律师,律师一看合同发现:虽然写了“日薪600”,但未明确计算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工资支付规定,若无特别约定,应以月计薪天数21.75为基准。
最终仲裁裁决:公司应补差额,并按正确标准重新核算加班费,总共追回近4000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日薪”必须写清楚怎么算,否则吃亏的是劳动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工作又不能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
明确指出“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用于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每天工资看似是个简单的数学题,背后却藏着劳动权益的大文章。
75天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它是国家为你撑腰的底线标准,无论是签劳动合同、谈薪资,还是核算加班费、处理离职,都绕不开它。
记住三句话:
别让模糊的“日薪”蒙蔽了双眼,搞懂算法,才能真正拿稳属于你的每一分钱。
你的时间,值得被精准对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谈工作的时候,HR说:“我们这月薪1.5万,五险一金齐全。”结果你盘算了一下,按22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