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形式怎么填?填错了影响工资、社保甚至离职赔偿!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入职第一天,人事递过来一张《员工信息登记表》,让你填“用工形式”,你盯着那一栏发愣: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非全日制?还是劳务协议?随便选一个吧,反正都是干活拿钱,有啥区别?...
你有没有在签合同、填入职表、办社保的时候,被问到“用工形式”这一栏该怎么填?劳务派遣、非全日制、全日制、实习……一堆术语看得人头大,很多人随手一勾,觉得“不就是个形式嘛”,可你知道吗?这一笔勾下去,可能直接决定了你的五险一金能不能正常交,工资结构合不合规,甚至将来打劳动官司时,能不能被认定为“正式员工”。
今天我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用工形式到底怎么填才不踩坑?

先说结论:用工形式不是随便选的,它直接对应法律上的劳动关系类型,牵一发而动全身。
常见的用工形式有这么几种:
全日制劳动合同用工
这是最常见的,朝九晚五、签正式劳动合同、单位交五险一金,如果你是公司正经招聘的员工,长期稳定上班,那这一项必须选。
非全日制用工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时工”,比如商场里的兼职导购、保洁阿姨按小时结算工资,这类用工每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单位只需交工伤保险,其他险种可以不交,注意:不能约定试用期,随时可以终止用工,但工资结算周期最长不能超过15天。
劳务派遣
你人在这干活,合同却跟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这种情况常见于银行、国企、大型企业的临时岗位,关键点在于:你是派遣公司的员工,用人单位(实际干活的地方)只是“用工单位”,一旦出事,责任主体是派遣公司,维权路径更复杂。
实习用工
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习,一般不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企业通常不交社保,只发补贴,但如果实习生已经毕业,还以“实习”名义用工,实际上干的是全职活——这就涉嫌“假实习、真用工”,属于违法规避责任。
劳务外包/承揽/合作
现在很多平台经济岗位,比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自由撰稿人,常被归为这一类,特点是“按结果付费”,不打卡、不坐班、无固定管理,但问题来了:如果平台对你有强管控(比如必须按时上线、违规扣钱),法院很可能认定你们之间其实是劳动关系,企业就得补缴社保、支付赔偿。
“怎么填”不是你说了算,而是要根据实际用工情况来定。
举个例子:
小李被一家电商公司招去做客服,每天打卡上班9小时,接受考勤管理,月薪6000元,公司却让他签了“非全日制”合同,说是“灵活用工”。
这合理吗?
不合理!
每周工作远超24小时,实质是全日制用工,这种“降格填写”就是为了逃避缴纳社保和辞退成本,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
再比如:
某科技公司将整个客服部门打包给外包公司,员工换签合同,表面上是“业务外包”,但日常管理、绩效考核、办公系统仍由原公司控制,这种“假外包、真派遣”也被司法实践频繁认定为劳动关系成立。
张姐在一家物业公司做了八年保洁,一直签的是“劳务协议”,工资按月发,每天打卡上下班,接受主管安排任务,去年公司裁员,没给任何补偿,她去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公司辩称:“她是劳务用工,没有劳动关系。”
但仲裁庭调取证据发现:张姐受公司规章制度约束,工作具有持续性和人身依附性,工资发放稳定,完全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特征,最终裁决: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公司需支付8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共计近12万元。
关键败笔在哪?
公司为了省社保,把本该填“全日制”的用工形式写成“劳务”,结果弄巧成拙,反而赔得更多。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形式可以伪装,但事实藏不住。法院看的不是你表格怎么填,而是实际怎么管、怎么干、怎么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这条“三要素标准”是判断劳动关系的核心依据,哪怕你签的是“合作协议”,只要满足这三点,照样算劳动关系!
作为劳动者,你要明白:
你填的不是一张表,而是你未来维权的法律依据。
入职时别怕麻烦,一定要看清合同类型、用工性质、社保缴纳主体,发现问题,当场提出,保留证据。
作为企业,也别心存侥幸。
通过“错填用工形式”来规避用工成本,短期内省钱,长期风险极高,一旦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不仅要补缴社保、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
真正的合规,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让用工形式与实际管理相匹配。
合法用工,才能走得长远;尊重劳动者,企业才有温度。
下次再遇到“用工形式怎么填”,别犹豫——
实事求是,才是最安全的答案。
你有没有在签合同、填入职表、办社保的时候,被问到“用工形式”这一栏该怎么填?劳务派遣、非全日制、全日制、实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