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怎么算?账上明明有房有车,为啥银行说你没家底?
想贷款扩大生意,或者申请一笔大额融资,银行一查你的财务报表,皱着眉头说:“您名下固定资产不多啊?”你心里直犯嘀咕——我这公司名下不是有厂房吗?车子也买了好几辆,仓库里一堆设备,怎么就不算“固定资产”了...
工资卡里数字年年涨,存款看着也挺厚实,可一申请贷款,银行却说你“资不抵债”?或者朋友一问:“你净资产多少?”你愣住了——这玩意儿难道不是会计的事吗?
其实啊,净资产不是个财务黑话,它就是你真正“拥有”的财富,说白了,它决定你是真富,还是“看起来富”。

那净资产到底怎么算?别急,咱们掰开揉碎讲明白。
听起来简单吧?但很多人就在这一步翻车了。
公式是:净资产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注意!这里的“资产”,不是你微信余额里的3万块,也不是你去年买的股票现在浮亏20%还死扛着没卖——这些只是“纸面富贵”,真正的资产,得是能变现、有市场价值的东西。
而负债呢?不只是房贷、车贷,还包括: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小李月薪2万,有套房现值600万,车子值15万,存款40万,基金持仓30万(现价),但他背了房贷400万,车贷8万,信用卡欠款5万,还帮兄弟担保了20万贷款。
他的净资产是多少?
资产 = 600 + 15 + 40 + 30 =685万
负债 = 400 + 8 + 5 + 20 =433万
净资产 = 685 - 433 =252万
看着不少?但注意,那套房子是他唯一住房,短期内没法变现,一旦急需用钱,他实际能动用的流动资产只有70万左右,净资产高≠手头宽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账面“富有”,银行却不肯放贷——因为资产太“重”,负债太“实”。
我见过太多人把“自住的房子”当成铁板钉钉的财富,可银行评估时,会打七折甚至更低;也有人坚信自己那辆开了八年的宝马还是“值三十万”,结果二手车商报价12万都摇头。
更别说那些“情感价值无价”的东西:婚戒、传家宝、限量球鞋……除非你真打算卖,否则在净资产计算里,它们基本归零。
还有人漏报负债,觉得“欠亲戚的钱不算债”,可从法律角度看,只要是真实存在的债务关系,哪怕没打借条,只要对方主张,你也得还,银行做风控时,也会考虑这类或有债务。
算净资产,必须客观、可验证、可变现,感情用事,只会让你误判自己的真实财务状况。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离婚案,男方自称“企业主”,名下有房有车,朋友圈天天晒高端饭局,女方一直以为他是“中产以上”,可到了财产分割阶段,我们一查才发现:
他名下两套房,一套抵押给银行贷款300万用于公司周转,另一套还在还贷;公司连年亏损,账户几乎为零;车是三年前贷款买的,目前净值不到10万;而他个人信用卡累计欠款47万,还借了网贷十几万。
最终核算下来,他名义资产近千万,但净资产竟然是负83万。
女方当场崩溃:“我跟他过了五年,居然不知道他一直在‘装富’?”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净资产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判断抗风险能力的。看似风光的背后,可能是债务泥潭。
虽然《民法典》没有直接定义“净资产”,但在多个条款中体现了其核心逻辑:
换句话说,无论是在婚姻、继承、借贷还是破产场景中,净资产都是衡量一个人真实偿付能力和信用水平的核心指标。
朋友们,净资产不是炫富工具,它是你人生的“财务体温计”,温度正常,说明你健康;持续走低,就得警惕了。
我建议你每年至少做一次个人资产负债表,像企业年报一样认真对待,你会发现:
更重要的是,当你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净家底”,你在面对贷款、投资、婚姻、创业这些人生重大决策时,才能做出真正理性的选择。
现金流决定生活质量,
净资产决定人生底气。
别再问“我有钱吗?”
该问的是:“我的净资产,经得起风雨吗?”
这才是成年人最该掌握的财务常识。
净资产怎么算?账上明明有钱,为啥银行说你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工资卡里数字年年涨,存款看着也挺厚实,可一申请贷款,银行却说你“资不抵债”?或者朋友一问:“你净资产多少?”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