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客商银行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讲透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晚上十点,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15天,当前欠款本息合计28,640.32元,如未及时处理,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瞬间...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我,说一大早手机“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依法追责。”
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可我明明记得上个月还了啊?还是说……真忘了哪一期?
先别急着点链接、打客服、甚至转账!作为一名执业十多年、处理过上千起金融纠纷的律师,我告诉你:这条短信本身,可能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贷款逾期”短信背后的真相,以及你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护钱包,又守住法律底线。
短信来源靠不靠谱?
真正的金融机构或持牌助贷平台发来的逾期通知,通常会通过官方渠道(如app站内信、银行柜台通知、邮政信函)同步送达,仅靠一条来路不明的短信,尤其是带链接、诱导点击的,90%以上是第三方催收公司或者冒充机构的诈骗团伙在施压。
有没有明确的合同依据?
你当初签的是什么合同?年化利率多少?还款日是哪天?有没有宽限期?这些细节,才是判断“是否真逾期”的核心,很多人以为“迟几天没关系”,但有些平台宽限3天,有些则从次日就开始算逾期。
你的还款记录清不清楚?
建议第一时间登录贷款平台官方APP或银行网银,查看还款流水和账单状态,别信短信里的“已逾期XX天”,一定要以系统数据为准,很多所谓“逾期”,其实是系统延迟、银行扣款失败等技术问题导致的。
别逃避,也别硬扛,法律讲究“实事求是”,我们分情况应对:
确实忘还了,只差几天
赶紧补上本金+利息,然后联系客服说明情况,请求不要上报征信,部分平台对首次轻微逾期有“容时容差”政策,沟通得当,可以消除记录。
平台乱收费、利率超标,导致还不起
别认命!根据最高法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LPR的4倍,超过部分法院不支持,如果你的贷款年化超过15%,甚至20%,那很可能存在违规,保留证据,可主张超额部分无效。
被暴力催收、短信轰炸、威胁恐吓
这是红线!《民法典》第1032条明确保护公民隐私权,催收人员若频繁骚扰你本人、家人、同事,甚至P图、造谣,已涉嫌违法。录音、截图、保存证据,直接报警或向银保监会投诉。
我的当事人李女士,某天收到一条“某某金融”发来的逾期短信,称她欠款8600元,已移交法务部门,短信里还附了个链接,点开后是仿制的“法院传票”。
她吓得立刻点进去准备还款,幸好中途想起曾咨询过我,打电话来核实,我们一查发现:她根本没在这家公司贷过款!所谓的“合同”是有人用她早年泄露的身份信息伪造的。
我们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工信部举报该伪基站号码,最终查明,这是一个专门利用公民信息发送诈骗短信的黑产团伙,李女士避免了经济损失,也防止了被进一步冒用身份。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恐慌是骗子最好的帮手,冷静核查,才是自救第一步。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是你面对不合理催收时最硬的底气。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第一反应不该是恐慌,而是启动核查程序:
✅ 查官方账户是否真逾期
✅ 核对合同条款与还款记录
✅ 保存所有短信、通话、页面截图
✅ 遇到威胁,果断报警维权
合法的债务要承担,但不合法的催收必须反抗,你不是孤立无援,法律站在你这一边。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信息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负债,而是被情绪牵着走。”
保持清醒,理性应对,你比自己想象中更有力量。
—— 一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律师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讲透应对策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我,说一大早手机“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