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催收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开头就是“【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贷款已严重逾期……”,紧接着是一串金额、日期,甚至还有“将上报征信”“移交法务部门”的字眼,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是不是真逾期...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漏了半拍,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这下麻烦了”。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不讲大道理,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当你收到贷款逾期催收短信,到底该怎么办?怎么应对才不被吓住、不被套路、还能守住自己的合法权益?
现在诈骗横行,真假难辨,第一条原则:凡是催收短信,先验证!
正规金融机构或持牌助贷平台发来的催收通知,一般会包含以下信息:
⚠️ 如果短信里只有“快还钱,不然上门”、“已移交法务部”这类恐吓话术,又没有具体信息,大概率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诈骗团伙在瞎搞。
真正的法律程序不会靠一条短信就启动。
拿出你的借款合同、还款计划表,核对是否真的逾期、欠了多少、利息算得对不对。
有时候系统延迟、自动扣款失败,也可能造成“误判”,别急着认账,先查清楚。
很多人怕接催收电话,其实越躲问题越大,正确的做法是:
👉 主动拨打贷款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别信短信里的号码),说明情况,表达还款意愿。
如果你是因为失业、生病等客观原因暂时还不上,完全可以说:“我现在有困难,但愿意还,能不能申请延期、分期或者减免部分罚息?”
很多机构都有“困难户帮扶机制”,只要你态度诚恳、证据充分(比如医院证明、离职证明),是有机会谈成个性化分期方案的。
无论是短信、通话录音、微信聊天,全部保存好!
特别提醒:不要在非官方渠道转账!有些催收人员会让你直接扫码付款到个人账户,这是典型的违规操作,出了事你都没处说理。
法律不是摆设,根据《民法典》和《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以下行为一律禁止:
📌 一旦遭遇上述行为,立刻做三件事:
别觉得“我欠钱理亏就不敢发声”——欠债不还该承担责任,但不代表你可以被任意羞辱和侵犯权利。
小李因为创业失败,信用卡和网贷共逾期4万多元,起初他选择逃避,结果催收电话从他本人打到了母亲、前女友,甚至单位前台。
有一天,他收到一条短信:“今晚7点,法务团队将上门送达诉讼文书,请做好准备。”
小李吓得整晚睡不着,第二天正准备借钱还钱,朋友劝他:“先查查是不是真的。”
他拨通银行客服核实,被告知:并未委托任何第三方上门催收,也未进入诉讼程序。
小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整理了所有骚扰电话录音、短信截图,向当地金融办和银保监分局实名举报,涉事催收公司被责令整改,相关人员受到处罚。
更重要的是,银行在了解其实际困难后,为他办理了停息挂账、分36期偿还的协议,压力大大缓解。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催收,冷静比冲动更重要,证据比情绪更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
对确有困难的债务人,银行应视情况提供分期还款、延期还款等救助措施。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你在困境中最坚实的盾牌。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次逾期,被恐惧吞噬,最终陷入更深的泥潭。
但我也看到更多人,在认清规则之后,用理性与法律武器,重新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我想告诉你的是:
✅ 逾期不可怕,逃避才可怕
✅ 欠债要还,但人格尊严不容践踏
✅ 面对催收,既要守诚信,也要懂法律
真正的成熟,不是永不犯错,而是在犯错之后,依然有勇气站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问题。
下次再收到那条让你心惊肉跳的催收短信——
别慌,打开手机,找到这篇文,一条条对照,一步步来。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建议,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收到贷款逾期催收短信别慌!怎么应对才不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X天,请立即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