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金融债务35秒前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在吃饭、开会,手机突然“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猛地一沉,手心冒汗,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念头:我什么时候借过款?是不是记错了?还是被人冒名贷款了?要不要马上打钱过去?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当你收到“同城发来”的所谓“贷款逾期”短信,到底是怎么回事?该信吗?该怎么处理?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第一反应:冷静!别被吓住

这类短信往往语气严厉,带着“即将上征信”“列入黑名单”“法务介入”等字眼,目的就是让你慌,但你要明白一点: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单方面通知你“逾期”,更不会要求你立刻扫码或点链接还款。

很多所谓的“逾期短信”,其实是诈骗信息,或者来自一些非持牌的小贷公司、催收外包机构,他们利用模糊话术制造恐慌,诱导你还款,甚至骗取个人信息。

所以第一步,千万别慌,也别急着转账!


三步自查,揪出真相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你按这三步走:

  1. 查账户
    登录你常用的银行App、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查看自己的借款记录和还款状态,重点看是否有你不记得申请过的贷款。

  2. 核号码
    看短信是从哪里发来的?是官方短号(比如95开头、106开头带机构名称)?还是陌生手机号或短网址?如果是后者,基本可以判定为骚扰或诈骗。

  3. 打官方电话核实
    找到你怀疑的贷款平台官网或App里的客服电话,自己手动拨打,而不是回短信或点链接里的电话,问清楚:有没有这笔贷款?是否真的逾期?

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通过私人号码催收,也不会让你通过微信、QQ转账还款。


如果真逾期了怎么办?

如果你查完发现:哎,还真有这笔贷款,而且确实没还上……也别崩溃,还有补救办法:

  • 立即联系平台说明情况,看能否协商延期或分期;
  • 尽快还清欠款,避免利息滚雪球;
  • 保留沟通记录和还款凭证,防止后续被恶意催收;
  • 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如失业、重病)导致逾期,可尝试申请“征信异议”或“信用修复”。

但如果你压根没贷过款,却收到“逾期”通知,那就要警惕了——你可能遭遇了身份盗用或虚假催收。


以案说法|张先生的经历:一条短信差点让他背债十万

张先生某天收到一条短信:“您在‘同城速贷’平台借款8万元已逾期90天,即将移交法务部门。”他吓得一身冷汗——自己根本没申请过这个平台的贷款。

但他没急着打电话,而是先登录征信报告查询,发现名下并无该笔贷款,他又通过工信部举报了该短信号码,并向警方报案。

后来查明:这是一家非法网贷公司的催收手段,他们批量发送伪造短信,利用“同城”“熟人圈”等地域关键词增加可信度,诱导受害人主动联系,进而实施诈骗。

该团伙被警方打掉,张先生也因及时冷静应对,避免了损失。

启示:越是看起来“真实”的威胁,越要冷静核查,你的身份信息,比你以为的更值钱。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为你撑腰

  • 《民法典》第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禁止暴力催收、恐吓、伪造文书等行为。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更正。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冒用你身份贷款,或是用虚假信息威胁你,你不仅有权拒绝还款,还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律师总结|关键在“三不一要”

面对“贷款逾期”短信,我的建议很明确:

不轻信——别被恐吓话术牵着鼻子走;
不点击——陌生链接一律不碰;
不转账——没核实前绝不付款;
要核实——通过官方渠道查证到底有没有这笔债。

真正的债务不可逃避,但虚假的威胁必须反击。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保持清醒,守住底线,才能在信息纷杂的时代,守护好自己的钱包与尊严。

下次再收到这种短信,不妨冷笑一声:“套路,我早就看穿了。”

—— 一位陪你守护权益的律师朋友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夫妻共同财产是怎么算的,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上一篇34秒前
公司夫妻财产如何分割
下一篇 »33秒前
×
14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在吃饭、开会,手机突然“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