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沭阳法务登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启动司法程序,影响征信!”——瞬间心跳加速,冷汗直冒,可你明明没贷过款,也没签过...
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开头就是“【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贷款已严重逾期……”,紧接着是一串金额、日期,甚至还有“将上报征信”“移交法务部门”的字眼,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是不是真逾期了?还是遇到了诈骗?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这类催收短信到底靠不靠谱?背后藏着哪些坑?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冷静应对,既不被吓住,也不吃哑巴亏。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乱了阵脚,结果越慌越容易掉进陷阱,真正的金融机构发催收通知,绝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完事,咱们分三步走:
第一步:查账!查账!查账!
打开你的手机银行、贷款APP,或者直接打官方客服电话,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逾期,有时候系统延迟、还款日算错、自动扣款失败,都可能导致你以为还了其实没还,但重点是——你要亲眼看到账户状态,而不是光看短信内容。
第二步:看短信来源和格式
正规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的短信,通常通过95开头的短号发送(比如95588、95599),内容规范,有明确的机构名称、贷款编号、还款金额和客服电话,而假冒短信往往用00或+852等境外号码,或者170、171这类虚拟运营商号段,语言夸张,动不动就说“立即起诉”“冻结资产”。
举个例子:
❌ 假短信:“【金融中心】您已逾期90天,即将移交公安立案,请速联系132XXXX6789处理!”
✅ 真通知:“【中国银行】尊敬的张先生,您尾号8866的信用卡本期应还4,286.32元,已逾期15天,可能影响征信,详询95566。”
第三步:绝不点链接、不加微信
很多假催收短信会附带一个“还款链接”或“申诉入口”,点进去就是钓鱼网站,轻则泄露银行卡信息,重则被远程操控手机,所有需要你输入密码、验证码、身份证号的操作,必须通过官方APP或官网进行!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让我印象特别深,李女士收到了一条“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短信,说她有一笔2.8万的贷款逾期两年,即将起诉,短信里还附了一个二维码,写着“一键还款减免50%”。
她本来没当回事,可后来对方换了电话打进来,自称“法务专员”,语气强硬,还准确报出了她的身份证号和住址,她慌了,扫码进了个“还款平台”,准备还一万八了事。
幸好她女儿是学法律的,拦住了她,一查才发现:那家公司根本没有这笔贷款记录,她的征信也完全正常,后来报警查出来,这是典型的“信息泄露+精准诈骗”组合拳——骗子先买通黑产获取个人信息,再伪造催收信息实施恐吓。
最终警方抓获了6人团伙,涉案金额超百万,李女士庆幸没转账,但也后怕不已:“他们连我十年前住过的小区都知道……”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越是细节真实的催收,越要警惕,真机构讲程序,假团伙玩心理战。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合法催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换句话说,哪怕你真欠了钱,催收方也不能半夜打电话、群发短信给你同事、在朋友圈发你的身份证照片,一旦越界,就是违法。
面对催收短信,情绪稳定比什么都重要,我给你的五个建议: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这个时代,信息泛滥,风险无处不在,但只要你手里有法律这把“伞”,心里就有底,不怕错,就怕不懂;不怕难,就怕盲目行动。
下次再收到那种“马上起诉”的短信,不妨冷笑一声:“来啊,我律师已经准备好了。”
收到逾期催收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开头就是“【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贷款已严重逾期……”,紧接着是一串金额、日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