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金融债务35秒前1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突然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大额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心跳瞬间加速,冷汗直冒?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不聊法条堆砌、不说官话套话,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帮你理清思路:这种短信到底靠不靠谱?是催收套路还是真出事了?最关键的是——你现在该做什么,才能既保护自己,又避免掉进坑里?

咱得冷静下来做个“真假判断”,现在诈骗手段五花八门,很多短信看起来特别正式,连落款都有公司名、客服电话甚至“案号”,但其实全是伪造的,真正的金融机构发逾期通知,不会只靠一条短信搞定,正规流程一般是:先电话提醒,再寄送书面催告函,最后才会进入法律程序。真正涉及诉讼或征信上报的,必须有明确合同依据和合法催收记录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那怎么快速辨别真假?三步走:

  1. 查合同:翻出你当初签的贷款合同,看看放款方是谁?有没有这个机构名称?联系方式是否匹配?
  2. 打官方电话:别点短信里的链接,也别回拨号码,直接打开银行APP或贷款平台官网,找官方客服核实。
  3. 看金额和时间:短信说你欠了15万?可你实际只借了8万?或者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那基本可以断定是诈骗。

要是确认真逾期了呢?也别崩,很多人不是不想还,而是突然失业、突发疾病、家庭变故,导致现金流断裂,这时候最忌讳两种反应:一是干脆摆烂,“爱咋咋地”;二是病急乱投医,去借新贷还旧债,结果越陷越深。

正确的做法是四个字:主动沟通

立刻联系贷款机构,说明你的实际困难,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罚息,现在很多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设有“困难客户帮扶通道”,只要你态度诚恳、提供证明(比如医院诊断书、失业证明),对方往往愿意协商。拖着不沟通,才是把小事拖成大事的根源

还有个重点很多人忽略:催收行为是否合法?

有些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施压,会频繁打电话到你单位、骚扰家人、甚至发恐吓短信,这已经违法了!《民法典》明确保护公民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任何以侮辱、威胁、骚扰方式催收的行为,你都可以录音取证,向银保监会或公安机关举报。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有个真实案例,张先生因创业失败,一笔12万元的网贷逾期三个月,某天他接连收到多条“法院传票”“资产冻结”短信,还接到自称“法务专员”的电话,说再不还钱就要上门贴封条,张先生吓得差点去借高利贷还款,后来他找到我们律所咨询,我们第一时间帮他查了征信和贷款平台后台,发现根本没走到诉讼阶段,所谓“法务”是外包催收人员,短信也是群发模板,我们指导他向监管平台投诉该机构违规催收,并协助与平台达成“两年分期+免罚息”的协议,最终张先生不仅避免了二次伤害,还保住了仅有的存款应急。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情绪失控时最容易被拿捏,而知识和冷静,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第十五条:催收过程中不得使用暴力、恐吓、侮辱、诽谤等非法手段,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律师总结:

收到大额贷款逾期短信,别第一反应就是恐慌或愤怒。先判真假,再定对策,真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假威胁也不必怕,因为法律站在你这边,关键是要掌握主动权:核实信息、保留证据、理性沟通、依法维权,你不是孤立无援的债务人,你是一个拥有权利的公民,只要方法对,每一步都能走得稳、站得直。
面对压力,清醒比还款更重要;守住底线,才能迎来转机。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后多久会爱上别人?如何优雅开启新恋情?
« 上一篇4分钟前
×
13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突然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大额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