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严重逾期了,短信轰炸不停?别慌,先搞懂这三件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嗡”地一震,一看是银行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您的征信并可能被诉至法院。”那一刻,心跳骤停,手心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
最近接到不少朋友的私信,说手机快被银行和催收公司的短信“攻陷”了——“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担保人请注意,借款人失联,您需承担连带责任!”……一条接一条,看得人心惊肉跳,夜里都睡不安稳。
说实话,我理解这种焦虑,担保贷款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帮你或亲友拿到了资金,但也埋下了不小的风险,一旦主借款人还不上,担保人就成了“兜底人”,而那些不断闪现的催收短信,不只是骚扰,更可能预示着法律程序正在悄然启动。
但你真的了解这些短信背后的法律含义吗?它们是威胁、提醒,还是已经构成侵权?更重要的是,你现在该怎么做?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带你冷静拆解这件事,不绕弯子,只讲干货。
这是最关键的起点,很多人当担保人时,签合同都没细看条款,以为只是“做个见证”,结果出了事才发现自己要“背锅”。
一般保证:只有在借款人被法院强制执行后仍无法偿还的情况下,你才需要承担责任,说白了,银行得先“折腾”完主借款人,才能找你。
连带责任保证:这就狠了,只要借款人一逾期,银行或平台立刻就可以跳过他,直接起诉你!很多网贷、小贷公司用的都是这种条款,签的时候字体小得像蚂蚁,但法律效力一点不含糊。
第一步不是慌,而是翻出当初签的《担保合同》或《借款协议》,重点看“保证方式”四个字,如果是“连带责任保证”,那你现在的处境确实比较被动,必须马上行动。
催收短信本身不违法,但内容一旦越界,就涉嫌违法甚至犯罪。
合法的催收短信应该:
但现实中呢?“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已向公安机关备案,追究刑事责任!”这类话术屡见不鲜,告诉你,这些都是典型的违规催收!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经同意传播他人债务信息、骚扰、恐吓,都属于侵犯人格权的行为,你可以录音、截图保存证据,必要时直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甚至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
当然可以,但要讲究策略。
主动联系债权人:别等对方起诉,第一时间打银行或平台客服,说明情况,表达还款意愿,哪怕暂时没钱,也可以申请分期、展期,或者协商“只还本金”方案,态度比拖延更有用。
和主借款人沟通:如果他还活着、有收入,别替他还一辈子,明确告知他:你已收到催收,若他继续逃避,你将依法追偿,必要时可发一封《履行担保责任告知函》,为后续追偿留证据。
保留所有记录:短信、通话录音、还款凭证,全部存好,这些在未来可能成为你向主借款人追偿的关键证据。
考虑法律救济:如果你已经被起诉,别躲!出庭应诉,主张权利,如果债权人未先向主债务人追偿就直接告你(适用于一般保证),你可以提出“先诉抗辩权”。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是某小学老师,她闺蜜开奶茶店缺钱,求她帮忙担保一笔50万的经营贷,当时银行工作人员说:“只是走个流程,她有抵押物,不会让你还。”李女士心软就签了字。
结果一年后,闺蜜跑路,店铺倒闭,李女士突然开始收到密集短信:“担保人李××,请于7日内代偿本息62万元,否则将列入失信名单并公开通报。”更过分的是,催收公司把她孩子的班级群二维码弄到了,发消息说“家长欠债不还,孩子小心被歧视”。
李女士一度崩溃,整夜失眠,我们介入后,第一件事就是调取合同——发现是“连带责任保证”,但我们同时发现,银行在未起诉主借款人的情况下,直接起诉担保人,程序违法;且催收行为严重侵犯隐私。
法院判决银行胜诉,但我们也成功推动监管部门对催收公司立案调查,并为李女士争取到分期三年还款的调解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帮她反诉催收公司,获赔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担保不是人情,是法律契约,而法律,永远是普通人最后的盾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银行机构应当规范催收行为,不得采取暴力、恐吓、侮辱、骚扰等方式催收。
担保,本质上是你用自己的信用和资产,为别人的债务做抵押,你以为帮的是人,其实签的是法律责任,一旦逾期,那些看似冰冷的短信,背后可能是征信崩塌、账户冻结、甚至被起诉查封房产的开始。
但请记住:
✅ 签字前务必看清“保证方式”;
✅ 逾期后别慌,先查合同、再谈协商;
✅ 遇到骚扰,果断取证维权;
✅ 担保代偿后,你有权向主债务人全额追偿!
法律从不鼓励盲目担保,但也绝不会让守法者独自承受代价,你不是孤军奋战,理性应对,才是破局之道。
下次有人求你担保,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一句“我不敢”,反而是最负责任的回答。
担保贷款逾期了,短信轰炸不停?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接到不少朋友的私信,说手机快被银行和催收公司的短信“攻陷”了——“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