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不吃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沭阳法务登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启动司法程序,影响征信!”——瞬间心跳加速,冷汗直冒,可你明明没贷过款,也没签过...
不少人私信我:“律师,我信用卡/贷款逾期了,突然开始收到各种催收短信,说什么‘最后通知’‘立即起诉’‘影响征信’……我都快睡不着觉了,该怎么办?”说实话,这类咨询越来越多,背后反映的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一种对法律权利认知的缺失。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当你收到逾期贷款催债短信时,到底该怎么应对?是真要被起诉了吗?还是只是吓唬人的套路?
先说结论:不是所有催债短信都合法,也不是所有“威胁”都会成真,但你必须冷静、理性、有策略地应对,否则小问题可能演变成大麻烦。
现在市面上的贷款平台五花八门,从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到一些助贷机构甚至第三方催收公司,都有可能给你发短信。
但你要知道:只有贷款机构或其授权的合规催收方,才有权依法催收。而很多打着“法务部”“执行组”旗号的短信,其实是外包催收公司在操作,有些甚至涉嫌违规。
比如你收到这样的短信:
“【XX金融】您尾号1234的账户已严重逾期,请于今日18点前还款,否则将上报公安并启动司法程序。”
听起来挺吓人,对吧?但注意几个关键词:“上报公安”?错!欠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刑事犯罪,除非是恶意诈骗或拒不执行判决。“启动司法程序”?那得走法院立案、传票送达等一系列流程,哪能一条短信就搞定?
第一反应不是恐慌,而是判断信息来源是否正规、内容是否属实。
别急着删短信,也别一怒之下拉黑所有号码,正确的做法分三步:
第一步:核实债务真实性。
打开你的贷款合同、还款记录,确认是否真的逾期、金额多少、有没有产生罚息,有时候系统延迟或自动扣款失败,也可能造成“误判”。
第二步:区分催收方式是否合法。
根据监管规定,催收不得有以下行为:
如果你遇到这些情况,记得保留证据:截图、录音、保存短信时间线,这些都是将来维权的关键。
第三步:主动沟通,争取协商空间。
很多人怕接催收电话,其实大可不必,你可以主动联系贷款机构客服,说明自己的实际困难(比如失业、生病),申请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甚至减免部分利息。很多机构愿意谈,因为比起打官司,他们更希望你能慢慢还上。
记住一句话:诚实沟通,比逃避更能解决问题。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因为疫情失业,房贷断供三个月,某天开始,他和妻子手机不断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已向户籍地居委会通报您的失信信息,请尽快处理,否则子女入学将受影响。”
更离谱的是,他还收到了一条彩信,是他家门口的照片,配文:“执行小组已实地勘察。”
张先生吓得不行,以为真要被强制执行,连夜凑钱转账,结果发现对方账户根本不是贷款公司官方账户。
后来我们介入调查,发现这是某第三方催收公司私自委托“调查员”拍的照片,通过技术手段发送彩信进行心理施压,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涉嫌侵犯隐私和敲诈勒索。
我们向银保监会投诉该催收行为,并提起民事诉讼,法院认定催收公司构成侵权,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同时责令贷款机构终止与其合作。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不合法的催收,沉默就是纵容,你有权说“不”。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你在面对催收时可以亮出的“盾牌”。
最后我想说,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
收到催债短信,不要慌,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先冷静下来,查清楚债务情况,判断催收是否合法,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该沟通就沟通,该维权就维权。
更重要的是,建立信用意识比事后补救更重要。如果你已经出现还款困难,早点寻求帮助,别等到催收上门才后悔。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让守法者流汗又流泪。
你不是孤军奋战,懂法,就是你最强的后盾。
本文由资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律师,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收到催债短信别慌!逾期后怎么应对才不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不少人私信我:“律师,我信用卡/贷款逾期了,突然开始收到各种催收短信,说什么‘最后通知’‘立即起诉’‘影响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