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最稳妥?
正吃着饭,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连续逾期,将影响征信,请立即还款以免被起诉”,那一刻,心猛地一沉,筷子都差点掉桌上,可仔细一想,我最近根本没借过钱啊?这到...
你有没有突然在某个深夜,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您在同城贷款平台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脑子里飞快闪过:我借过吗?什么时候的事?还是……被人冒名贷款了?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条看似吓人的“逾期短信”,到底是真债主催收,还是新型诈骗套路?我们普通人遇到这种事,到底该怎么冷静应对、保护自己?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征信”“起诉”这些字眼就紧张,生怕留下污点,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真正的贷款机构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就威胁你。
我建议你按这几个步骤快速排查:
回忆自己是否在该平台注册或借款过?
想想最近有没有下载过某些贷款App,填过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哪怕只是试了一下没借成,也可能被后台记录。
检查短信发送号码是不是官方号码?
正规平台通常用固定的客服号或短信号段(比如95开头),而不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数字拼凑,如果你搜不到这个号码的归属,大概率是伪基站群发。
登录官方App或官网查账单
别点短信里的链接!直接打开你常用的借贷平台App(如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等),查看是否有这笔贷款记录,没有记录?那基本可以判定是虚假信息。
警惕“一键还款”链接!
很多假短信会附带一个链接,写着“点击立即还款避免起诉”,这几乎是诈骗标配,点进去可能是钓鱼网站,盗取你的银行卡号、验证码,甚至远程控制手机。
也有人确实忘了某笔小额贷款没还清,这时候也不能装死,得主动处理。
我的建议是: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债务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误信谣言。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让我印象特别深,李女士收到一条“同城贷逾期”短信,说她借了2.8万元未还,附了一个二维码让她扫码还款,她一开始也不信,但她老公之前用她的身份证注册过一个网贷平台,后来卸载了没管。
她担心真有这笔账影响孩子上学,就扫了码,结果跳转到一个长得特别像银行页面的网站,输入银行卡和验证码后,卡里立马被划走了3000元,更离谱的是,对方继续打电话说“系统异常,需再验证一笔”,又骗走了2.7万。
后来我们介入调查,发现根本查不到这笔贷款记录,所谓的“同城贷”是个彻头彻尾的空壳公司,最终警方以诈骗罪立案,但钱已经追不回来了。
你看,一条短信,背后可能藏着整个骗局链条。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
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银保监会也曾多次发文强调:
所有正规金融机构在催收时不得恐吓、侮辱、泄露借款人隐私,更不允许通过非官方渠道发送含链接的催收信息。
这意味着——
如果你收到的短信含有威胁、诱导点击链接、冒充官方等内容,不仅不合法,还可以向工信部、公安机关举报!
朋友们,现在的金融环境复杂,信息真假难辨,但你要记住:
✅ 真正的贷款逾期,平台会有完整记录,也会给你留出沟通空间;
❌ 而那种突如其来、语气吓人、带链接让你马上转账的,八成是诈骗。
遇到类似情况,请务必做到三点:
第一,不点击任何链接;
第二,不透露验证码和密码;
第三,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必要时,及时报警或寻求专业律师帮助,你的冷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对客户说的话:
“不怕有问题,就怕瞎操作。”
只要方法对,再棘手的局面也能从容化解。
——我是你们身边那个总唠叨“别乱点链接”的张律师,下期见。
收到同城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最稳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突然在某个深夜,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您在同城贷款平台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