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怎么判?一不小心喝高了上路,后果到底有多重?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朋友聚会,气氛正嗨,几杯啤酒下肚,微醺中有人笑着说:“没事,就两条街,开回去快得很。”你心里犹豫了一下,但终究还是摸起了车钥匙,可这一脚油门下去,可能不是回家的路,而是通往派出...
朋友急着用钱,你帮忙周转一下,结果对方迟迟不还;或者你在做生意时夸大了产品效果,客户事后说你“骗人”;更严重一点的,比如有人冒充领导、假借投资名义收钱跑路……这些行为里,哪些算民事纠纷,哪些已经踩进了刑事犯罪的雷区?尤其是当“诈骗”两个字被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没想骗啊,只是没做成而已。”可法律不会因为一句“我不是故意的”就网开一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后背发凉的话题——诈骗罪到底怎么量刑?别以为这离你很远,搞不好哪天一个电话打来,警察找上门,你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站在了犯罪的边缘。

很多人分不清“欺诈”和“诈骗”,简单说:
关键看三点:
举个例子:你说能帮人孩子上重点大学,收了10万“打点费”,结果既没门路也不退钱——这基本就是典型的诈骗了,哪怕你真去“找关系”,只要明知办不成还收钱,照样可能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不同,量刑也差一大截:
| 数额标准 | 刑期范围 | 处罚程度 |
|---|---|---|
| 数额较大(通常3000元至3万元起) |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 轻微案件,可能缓刑 |
| 数额巨大(3万至50万元) |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实刑为主,难缓刑 |
| 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 |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后果极其严重 |
注意:这里的“数额”是累计的!你以为每次收几千没事?十次八次加起来几十万,直接跳到“数额特别巨大”档,十年起步不是开玩笑。
如果涉及电信网络诈骗、冒充国家机关人员、造成受害人自杀等严重后果,哪怕金额没到50万,也可能升档量刑。
老张退休后想赚点养老钱,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金融专家”小李,小李说得头头是道:“我们公司做境外原油期货,月收益20%,稳赚不赔。”还带老张去所谓的“总部”参观,合同盖章、APP齐全。
老张陆续投了87万,前两个月还真返了两笔回报,第三个月开始,APP登不上了,小李也失联,报警后发现:公司是空壳,APP是假的,资金全部流入个人账户并迅速转移。
小李被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50万元,法院认定:其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所谓“投资”只是幌子,构成“数额特别巨大”的诈骗。
而更讽刺的是,小李最初只是想“先圈点钱应急”,结果越陷越深,最后一辈子搭进去了。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动机可以侥幸,但结果无法逃避,只要你用了骗的方式拿别人的钱,法律就会用最严厉的方式回敬你。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
作为执业多年的刑事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点点侥幸”走上不归路,他们中有的是走投无路想捞快钱,有的是盲目自信觉得自己能“操作”,还有的纯粹是低估了法律的威力。
我想提醒大家几点:
最后送一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捷径尽头往往是深渊,守法不一定让你暴富,但违法一定可能让你一无所有。
别等手铐戴上才后悔——有些代价,你真的付不起。
诈骗罪怎么量刑?一不小心骗了别人,后果到底有多重?,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急着用钱,你帮忙周转一下,结果对方迟迟不还;或者你在做生意时夸大了产品效果,客户事后说你“骗人”;更严重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