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负怎么算?突然被税务稽查了怎么办?
税负到底怎么算?手把手教你理清这笔“糊涂账” 很多老板一提到“税负”就头疼,总觉得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其实税负计算没那么玄乎,核心就两点:交多少税和赚多少钱。 税负率 = 实缴税款 ÷ 应...
月底对账,发现增值税申报表上的数字和财务软件里的对不上,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进项税额算错了?更吓人的是,税务局一个电话打过来:“你们公司上季度的进项抵扣有问题,需要配合调查。”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进项税”,真要算清楚,还真不是简单抄个发票金额就完事。
今天咱们不讲复杂的会计准则,也不堆术语,就用大白话,把进项税额到底该怎么算、哪些能抵、哪些不能抵、算错了怎么办,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很多人一听“进项税”,第一反应是:“哦,就是买材料时发票上写的那个税额吧?”
没错,但不全对。
进项税额是你作为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时,支付给对方的增值税部分,比如你公司买了10万块的原材料,税率13%,发票上写“价款10万,税额1.3万”,这1.3万就是你的进项税。
关键来了:这笔钱虽然你付给了供应商,但它本质上是替国家“垫付”的税,只要你符合抵扣条件,就可以在申报销项税的时候,从你要交的税里“扣掉”。
举个例子:
看到没?进项税越多,你交的就越少,所以它不仅是账本上的数字,更是真金白银的“减负利器”。
你以为只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能抵?Too young too simple。
能抵的前提是“四流合一”+真实业务+合规票据,什么意思?
常见不能抵的情况还有:
特别提醒:现在金税四期系统太灵敏了,如果你长期大量取得咨询费、技术服务费类专票,但公司主业是零售,系统可能直接预警:“你这业务不匹配啊!”—稽查上门。
别被吓到,核心公式就一句:
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 = 合规专票上注明的税额 + 计算抵扣的部分(如农产品)
但实操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
建议企业每月建立《进项税台账》,逐笔登记发票代码、金额、税额、用途、是否已认证,避免漏抵、错抵。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挺典型的。
客户是一家建材贸易公司,老板为了降低成本,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通过中间人购买了两张合计80万元的钢材专票,税额10.4万元全部做了抵扣。
结果半年后,上游企业被查出虚开,牵连下游,税务局顺藤摸瓜找到他们,认定:
最终处理结果:
老板当时一脸懊悔:“我就想着省点税,没想到代价这么大。”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进项税抵扣,宁可少抵,绝不乱抵,合规才是最大的节税。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2014年第39号)强调:只有真实交易、真实开票、真实收款,才算合法抵扣。
说到底,进项税怎么算,表面上是个会计问题,实质上是个法律风险防控问题。
很多企业觉得:“反正税局不会查我”,或者“大家都这么干”,可一旦出事,轻则补税罚款,重则影响法人征信、甚至触发刑事责任。
我的建议很明确:
税务合规不是成本,而是企业最值钱的资产。
进项税算得准,不如算得稳,稳了,企业才能走得远。
—— END ——
进项税额怎么算?算错了被税务稽查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月底对账,发现增值税申报表上的数字和财务软件里的对不上,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进项税额算错了?更吓人的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