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税额怎么算?搞错一步多缴几万税,老板和会计都得看!

普法百科34秒前1

月底对账时突然发现,增值税申报表上的数据跟账本对不上,税务局一查,说你少抵了进项税,补税+滞纳金一下子好几万?或者更冤的是,明明买了货、拿了发票,结果税务不认,说“这不能抵”?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清楚——进项税额到底该怎么算?哪些能抵、哪些不能抵、怎么才算合规抵扣?

先来个大白话定义:进项税额,简单说就是你买东西、接受服务时,别人开发票给你,发票上写的那个“税额”,比如你公司买了一台打印机,价税合计5650元,其中不含税价格5000元,税额650元——这650元就是你的进项税,只要你合法经营、用途合规,这笔钱就可以拿来抵你卖东西时要交的销项税。

进项税额怎么算?搞错一步多缴几万税,老板和会计都得看!

听起来挺简单?但现实操作中,坑可太多了!

不是所有发票都能抵

很多人以为:只要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能抵,错!大错特错!

举个常见例子:你公司给员工发中秋福利,买了10盒月饼,取得专票,税额390元,你心想:“哎,有专票,抵!”结果税务局来了句:“这是集体福利,进项税不得抵扣。”一句话,390元不但抵不了,还得做进项税转出,补税+滞纳金,还得写说明。

所以记住第一条原则:有票 ≠ 能抵
关键看用途!根据税法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哪怕有专票也不能抵:

  • 用于简易计税项目(比如你公司有个老项目按3%征收率交税)
  • 用于免税项目(比如销售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 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员工聚餐、节日礼品)
  • 发生非正常损失(比如仓库着火烧掉一批货)

这些情况下,哪怕你拿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得乖乖把税额转出去,不然就是偷税嫌疑。

抵扣凭证必须“四流合一”

什么叫“四流合一”?就是合同流、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必须一致。

举个反面教材:你公司向A公司采购钢材,但钱打给了B公司,发票却是A开的,这时候税务局一看,资金流向不对,直接认定“业务不真实”,进项税全部作废,还得查你是不是虚开发票。

再比如:你让员工垫钱买办公用品,回来报销,发票开的是员工名字,不是公司名字,这种发票,哪怕内容再真实,也不能抵——因为发票抬头不是你公司。

记住了:发票抬头必须是公司全称+税号,付款方、收货方、签约方,最好都是你公司。

时间也有讲究:认证抵扣有时限

以前有“当月认证、次月抵扣”的硬性规定,现在虽然取消了期限,但也不是无限期拖延。

根据最新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专票,应在开具之日起360天内登录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确认或勾选,超过这个时间,系统自动锁定,除非你能证明是“客观原因”导致逾期(比如疫情封控、系统故障),否则基本没戏。

所以建议:每月初花半天时间,把上月所有进项发票核一遍,该勾选的勾选,该认证的认证,别拖到年底一堆积压。


📚以案说法:一场“差旅费发票”引发的补税风波

张总开了一家设计公司,2023年接到税务稽查,稽查人员翻账本时发现,他去年报销了大量“住宿费”专票,金额近80万元,全部做了进项抵扣,张总还挺得意:“我都有发票,合规得很。”

结果稽查人员一查银行流水和出差记录:这些住宿费大多是周末发生的,且没有对应的项目合同、出差审批单,部分酒店甚至在景区附近,最终认定:这些费用实质为员工家庭旅游支出,属于个人消费,不得抵扣进项税。

结果呢?80万发票涉及的近9.2万元进项税全部转出,补税+滞纳金+罚款,总计超12万元,张总悔得直拍大腿:“早知道让财务先问问律师就好了。”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发票真实≠业务真实,税务看重的是“实质重于形式”。


⚖️法条链接(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

  •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九条: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 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劳务、服务等;
    2.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3.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 财税〔2016〕36号文附件1 第二十七条: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属于个人消费,进项税不得抵扣。

作为常年处理税务争议的律师,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进项税抵扣,不是会计一个人的事,而是老板、财务、法务三方必须协同的风险管控环节。

很多企业出问题,不是不懂法,而是图省事、走捷径,觉得“别人都这么干,应该没事”,可一旦被查,轻则补税罚款,重则影响纳税信用等级,甚至牵扯刑事责任。

我的建议是:

  1. 建立内部审核机制:每一张要抵扣的专票,都要问三句话:谁买的?为什么买?用在哪?
  2. 定期做税务健康检查:至少每季度请专业税务师或律师做一次进项税合规筛查。
  3. 遇到模糊地带,先咨询再操作:培训费能不能抵”“车辆油费怎么分摊”,别自己拍脑袋。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合规不是成本,而是保护;抵扣不是权利,而是责任。

把进项税算清楚,不仅是对税务局负责,更是对你自己的企业未来负责。

进项税额怎么算?搞错一步多缴几万税,老板和会计都得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后银行贷款审核多久?遇到审核延迟怎么办?
« 上一篇5分钟前
×
13
2025 10

进项税额怎么算?搞错一步多缴几万税,老板和会计都得看!

月底对账时突然发现,增值税申报表上的数据跟账本对不上,税务局一查,说你少抵了进项税,补税+滞纳金一下子好几万?...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