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恐吓短信?别慌!教你三步反制,守住底线不背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三天内不处理,直接起诉你全家!”……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可冷静下来一想:我确实欠了点钱,但...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半夜手机“叮”一声,睁开眼一看,又是银行发来的“紧急通知”:“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采取法律措施!”
紧接着,第三方催收的短信也来了:“再不还钱,我们就要联系您家人了!”“法院传票马上送达,请注意查收!”
一条接一条,像连环炮似的炸得人心神不宁。
有人吓得连夜凑钱,有人崩溃大哭,甚至还有人被逼到借网贷填坑,越陷越深。
但我想告诉你: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合法,也不是每条“警告”都必须照单全收。
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带你拆解这些“贷款逾期纠纷短信”的底层逻辑,教你在情绪风暴中冷静下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很多人一看到“上报征信”“起诉”“冻结账户”这几个字就慌了,觉得天要塌了。
可现实是——很多短信内容,根本就是夸大其词,甚至涉嫌违法。
举个常见套路:
你信用卡逾期3个月,本金欠1.5万。
银行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开始轮番轰炸,短信里写:“已移交法务部门,即将提起诉讼,执行名下所有资产。”
听着吓人吧?但真相可能是:
他们连正式起诉状都没递进法院,所谓的“法务”只是话术团队;
你说的“执行资产”,前提是判决生效+申请强制执行,哪有这么快?
记住一句话:催收的本质是施压,而不是告知事实。
他们的目标不是让你理解法律后果,而是让你在恐慌中赶紧打钱。
面对逾期催收短信,我总结了一套实战三步法,亲测有效:
收到任何催收短信,第一时间截图!包括时间、号码、内容。
如果是陌生号码群发,可以去工信部网站查询是否备案合规催收号段。
这些截图将来可能成为你维权的关键证据——比如对方威胁恐吓、泄露隐私、骚扰亲友等。
重点来了:根据监管规定,第三方催收机构不得以国家机关名义恐吓债务人,也不得频繁骚扰或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信息。
如果你确实暂时无力全额还款,不要沉默,也不要骂回去。
建议通过邮寄或邮件方式,向银行发送一份《个人还款说明函》,表明:
这一招非常关键——它能证明你有还款意愿,也为后续谈判留出空间,一旦对方继续骚扰,你就有了投诉和索赔的依据。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逾期8个月。
期间收到上百条催收短信,最离谱的一条写着:“已通知户籍地村委会张贴公告,督促家属代偿。”
结果呢?村委会真收到了陌生电话询问他家情况。
小林父母气得住院,他自己也被单位同事议论。
我们调取了全部短信记录,发现该催收公司使用非备案号码,且多次冒充司法机关口吻施压。
法院认定其构成侵犯人格权与隐私权,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法律从来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只要你敢站出来,它一定为你撑腰。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行为均属违法:
换句话说——
哪怕你真的欠钱,对方也不能突破人性与法律的底线来“逼你还钱”。
最后我想说点心里话: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惧中失去了判断力。
很多人宁愿咬牙借钱还贷,也不敢去跟银行谈协商,更不敢对违法行为说“不”。
但你要明白:
诚信履约是义务,但尊严和安宁同样是权利。
你可以暂时经济困难,但不能因此被当成“猎物”围猎。
面对催收短信,请记住三个关键词:
👉冷静—— 别被情绪牵着走;
👉留证—— 让每一条违法信息都留下痕迹;
👉反击—— 用法律说话,比跪着求饶更有力量。
真正的成熟,不是永远不犯错,而是在跌倒后,依然知道如何体面地站起来。
你不必完美,但一定要清醒。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建议,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反制催收套路,守住底线不背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半夜手机“叮”一声,睁开眼一看,又是银行发来的“紧急通知”:“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