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反制催收套路,守住底线不背锅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半夜手机“叮”一声,睁开眼一看,又是银行发来的“紧急通知”:“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采取法律措施!” 紧接着,第三方催收的短信也来了:“再不还钱,我们就...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像连环炮一样砸过来,语气一个比一个严厉,甚至开始暗示要联系你家人、单位,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是不是真的要“完蛋了”?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大多数催收短信,其实都在打法律擦边球,甚至已经越界违法,而你,完全有权利说“不”。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慌了,觉得理亏,低人一等,但你要明白一点:借钱不还确实违约,但这不代表债权人可以随意羞辱、恐吓、骚扰你。
消费贷款的本质是民事合同关系,你和银行或平台签了借款协议,没按时还钱,属于违约行为,对方有权追偿,但这个“追偿”,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可现实是,很多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业绩,把“施压”当成唯一手段,发短信动不动就是:
“再不还钱,明天上门贴告示!”
“已通知你单位人事部,请做好准备!”
“将通过抖音、朋友圈曝光你的欠款信息!”
这些话听着吓人,但90%以上都是虚张声势,甚至是赤裸裸的违法威胁。
很多人一激动就回:“你们别乱来!”或者“我在筹钱,别天天发!”——这反而给了对方可乘之机。所有沟通都要留下证据。
正确做法是: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行为明确违法:
一旦发现上述行为,立刻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或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不是吓唬他们,而是真告。
我有个客户,被某平台外包催收连续三天凌晨发短信,还打电话给他母亲说“儿子在外面欠钱不还,小心坐牢”,我们直接向银保监会提交证据,一周后对方道歉并停止催收,还赔偿了精神损失费。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你可以这么做:
很多机构其实更怕你“破罐破摔”,只要你表现出诚意,反而愿意谈。法律不怕你还不起,怕的是你彻底失联。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张先生因疫情失业,网贷逾期两个月,某催收公司不仅每天发十几条短信,还用AI合成语音打电话给他妻子,说“你老公在外借高利贷养小三”。
张先生报警后,警方查实该号码为外包催收使用,录音中明确提及家庭成员并捏造事实,法院最终认定侵犯人格权和隐私权,判决催收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2万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催收不是法外之地,情绪勒索也是侵权。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惧中失去判断力,你要知道,哪怕欠了一分钱,你也依然是一个拥有完整人格权的公民。
面对催收,不必卑微,也不必硬扛,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沟通诚意争取空间,真正的解决之道,从来不是被吓服,而是在合法框架下重建信用与信任。
你可以暂时经济窘迫,但不能让别人践踏你的人格底线。
欠债要还,但尊严,一分都不能少。
——我是张律,一名坚持为普通人发声的执业律师,如果你正在被催收困扰,不妨冷静下来,一步步走,我们总能找到出路。
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3步教你反制催收话术守住底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