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化解危机,避免房产被拍卖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私信:“律师,我房贷断了两个月,银行天天发短信催款,说要‘依法处置抵押物’,吓得我晚上睡不着,这房子会不会马上被收走?”“一条短信写得比法院传票还吓人,我真的要坐牢吗?” 今天咱...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不是因为还不起,而是那种被“贴脸开大”的压迫感,让人喘不过气。
更糟的是,接下来几天,类似的短信一条接一条,措辞越来越严厉,甚至开始出现“上门催收”“冻结资产”之类的字眼,你越看越慌,脑子一热,东拼西凑还了一部分,结果对方还是不依不饶……
朋友,这其实是很多负债人正在经历的真实困境,但我想告诉你: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做出错误应对。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不讲空话套话,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理清思路,三步走出催收困局。
先别急着回款,也别忙着删短信。
第一步,冷静下来,翻出所有催收短信,重点看三个信息:
发送号码是不是官方客服号?
很多催收短信来自106开头的平台号,或个人手机号,如果是后者,基本可以判断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是外包团队。 有没有具体金额、合同编号、还款账户?**
正规金融机构的催收短信通常包含你的借款合同号、应还明细和官方对公账户,如果只有模糊的“尽快还款”,那大概率是模板群发,威慑大于实质。
有没有威胁、恐吓、泄露隐私的内容?
要通知你单位领导”“去你家贴告示”“把你拉进黑名单”……这些都涉嫌违法!
合法催收≠可以为所欲为。即便你欠钱,对方也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很多人怕催收,是因为觉得“我欠钱理亏,只能任人宰割”。
错!法律从不鼓励“以暴制暴”,但也绝不会纵容“暴力催收”。
正确的做法是:主动联系贷款机构官方客服,说明情况,争取协商空间。
你可以这样说:
“您好,我是XX合同号的借款人,最近因家庭变故/失业/医疗支出,暂时资金紧张,目前确实无法全额还款,但我有还款意愿,希望能申请分期或延期,避免影响征信。”
注意:
一旦达成协议,按约履行,那些骚扰短信自然会停止。
如果对方无视你的沟通,继续发恐吓短信,甚至骚扰你家人朋友,那就不是“催收”,而是“侵权”了。
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忍气吞声,而是:
别以为这是小题大做,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被催收公司连续三天凌晨打电话到他母亲手机,老人心脏病发作住院,最后我们起诉索赔,法院判赔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并责令对方公开道歉。
法律的意义,就是让弱者也有说“不”的权利。
我的客户张先生,去年因创业失败导致网贷逾期,短短一周,他收到了上百条催收短信,内容包括“已移交法务部”“即将起诉”“纳入失信名单”等,更过分的是,催收人员还用虚拟号码打给他同事,暗示他“欠钱跑路”。
张先生一度想破罐破摔,直到找到我。
我们做了三件事:
两周后,平台回电道歉,撤回所有催收委托,并同意张先生分12期结清债务。
最重要的是——他的生活终于恢复了平静。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体会到:面对催收,沉默是最危险的应对方式。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行为均属违法:
也就是说,哪怕你真的欠钱,对方也不能用违法手段逼你还钱。
最后我想说:
贷款逾期并不可耻,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财务“感冒”,真正可怕的,是你在焦虑和羞耻中失去判断力,被几句短信吓到自乱阵脚。
记住三句话:
如果你正被催收困扰,不妨把这篇文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而每一次冷静应对,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悄悄积攒信用资本。
——我是张律,一个不说废话、只办实事的法律人。
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化解催收危机,避免越催越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