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漏水把我家泡了,该找谁赔?律师教你3步维权!
屋子漏水怎么办?专业律师手把手教你维权 半夜听到“滴答”声,起床一看天花板渗水,墙皮剥落,家具泡烂……这种糟心事,谁遇上都头疼,但别急着和邻居吵架,更别自己掏钱认栽!作为处理过上百起漏水纠纷的律师,...
大热天的,突然发现自家天花板开始“下雨”——不是空调滴水,也不是管道爆了,而是从楼板缝里渗出一摊摊黄褐色的水渍,越积越大,墙皮一块块往下掉?尤其是住顶楼的朋友,每逢雨季就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回家一看,客厅变“泳池”。
这事儿真不是小题大做,顶楼漏水,表面看是修修补补的事儿,背后却牵扯到责任划分、维修资金、邻里关系甚至法律纠纷,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交了物业费,这不归物业管吗?”或者“楼上装修搞的,得他们负责!”可现实往往是——物业推给业主,楼上住户装傻充愣,自己掏钱修又觉得冤,那到底该怎么办?别急,咱们一步步来理清楚。
得先判断漏水源在哪里,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漏水原因不同,责任主体完全不同:
所以你看,没搞清原因之前,千万别急着上门吵架,建议第一步,请专业防水师傅或第三方检测机构上门勘查,出具书面报告,明确漏水点和成因,这份报告,将来可是打官司的关键证据。
第二步,沟通协商要讲策略,拿到报告后,先找物业,要求他们介入协调,正规物业公司有义务组织维修,并协助申请维修资金,如果责任在楼上邻居,拿着证据去谈,态度要坚定但语气别太冲,可以这样说:“我也不想麻烦您,但现在确实影响生活了,检测报告显示问题出在您家阳台防水,咱们一起解决,比后面闹到法院强。”
但如果对方死不承认、拒不配合怎么办?别怂,法律给你撑腰。
以案说法:张阿姨顶楼漏水维权记
张阿姨住在某小区7楼(顶楼),去年夏天连续暴雨后,她家客厅和卧室多处渗水,墙面发霉,木地板泡变形,她第一时间联系物业,物业说是“楼上装修导致”,但6楼住户李某一口否认,称自己装修早过了两年,不可能现在才漏水。
张阿姨自费请了第三方检测公司,报告显示:6楼阳台地漏周边防水层被钻孔破坏,且未重新做防水处理,导致雨水沿缝隙下渗至7楼,拿着这份报告,张阿姨向物业提交维修申请,并要求李某承担全部修复费用及财产损失共计1.8万元。
李某仍不理会,张阿姨遂将李某和物业公司一并起诉至法院,法院审理认为:检测报告具有专业性和客观性,足以认定漏水与李某装修行为存在因果关系;物业公司虽接到报修,但未及时排查和督促整改,存在一定管理疏忽,最终判决李某赔偿张阿姨全部损失,物业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中的10%(因其未尽到管理职责)。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有证据,才有话语权;依法维权,才能守住自己的权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条:
“物业服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和物业的使用性质,妥善维修、养护、清洁、绿化和经营管理物业服务区域内的业主共有部分……”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三条:
“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应当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最低保修期限为5年。”
律师总结:
顶楼漏水,看似是“家常小事”,实则是一场对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和沟通能力的综合考验,作为业主,你要记住三句话:
第一,别怕麻烦,先查清原因。花几百块做一次专业检测,远比盲目争吵或自行修补更划算。
第二,善用规则,别单打独斗。物业不是“万能兜底”,但它是第一道协调防线;维修资金不是“看不见的钱”,而是你每年都在缴纳的“房屋养老金”,关键时刻必须站出来。
第三,该硬气时就硬气。邻里情谊重要,但不能以牺牲自身合法权益为代价,当沟通无效时,诉讼不是撕破脸,而是对规则的尊重,更是对公平的捍卫。
房子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面对漏水,别忍、别拖、别怕,搞清责任,握紧证据,依法维权——你每一次理性而坚定的行动,都是在为自己的生活筑起一道真正的“防水墙”。
顶楼漏水闹心又伤财,该找谁赔?楼上住户不认账咋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大热天的,突然发现自家天花板开始“下雨”——不是空调滴水,也不是管道爆了,而是从楼板缝里渗出一摊摊黄褐色的水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