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小心这是披着催收外衣的诈骗陷阱!

金融债务34秒前1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紧跟着心跳加速,脑子里瞬间闪过“完了,是不是我哪笔忘了还?”甚至有人立马点开链接准备还款,但等等!先别急着操作,这很可能不是催收通知,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现在啊,这类以“贷款逾期”为名的诈骗短信越来越多,而且手段越来越逼真,它们模仿正规金融机构的语气、格式,甚至能精准报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后四位,让你一看就觉得“这事假不了”,可一旦你信了,麻烦就来了。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小心这是披着催收外衣的诈骗陷阱!

这些短信里通常会附带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个长得跟银行或借贷App一模一样的页面,要求你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美其名曰“一键还款”或者“核实身份”,等你填完,卡里的钱可能几秒钟就被转走了,更狠的是,有些骗子还会冒充“客服”打来电话,说可以帮你“消除逾期记录”,前提是你得先交一笔“保证金”或者“手续费”。

我见过太多人,本来只是轻微逾期有点心理压力,结果因为一条短信,不但钱被骗走,个人信息也被套了个干净,后续被冒名贷款、信用受损,那才真是雪上加霜。

遇到这种“逾期提醒”,记住三句话:

第一,凡是带链接的“还款通知”,一律不点!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让你直接还款,尤其是涉及输密码、验证码的操作,百分百是坑。

第二,主动核实,别被动回应。如果你真担心自己有逾期,不要回复短信,也不要拨打短信里的电话,正确的做法是打开你常用的借贷平台App,或者直接打官方客服电话查账单,确认是否真的欠款。

第三,保护好自己的验证码和银行卡信息。任何情况下,银行和正规平台都不会索要你的短信验证码,谁要验证码,谁就是冲你钱包来的。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有个李女士,收到一条“微粒贷逾期”的短信,显示她欠款1.8万元,还附了一个链接,她刚好之前用过类似服务,心里一慌就点了进去,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和收到的验证码,不到十分钟,她卡里3万多元被全部转走,等她反应过来报警时,资金早已层层转移,警方调查发现,这个假冒页面做得几乎和真的一样,连logo、字体、按钮位置都分毫不差,而所谓的“客服”,其实是藏在境外的诈骗团伙,专门盯着有网贷记录的人下手。

这个案子最后虽然立案了,但追回损失非常困难,关键问题就在于——李女士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主动交出了最关键的支付信息。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不得帮助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也就是说,发这种诈骗短信、制作钓鱼网站、收买银行卡洗钱的行为,都是明确触犯法律的,而我们每个人,也有义务提高警惕,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律师总结:

说到底,这类“贷款逾期”诈骗,打的就是一个“心理战”,它利用人们对征信的重视、对负债的焦虑,制造恐慌,让人在慌乱中失去判断力,作为律师,我想特别强调:真正的法律后果从来不会通过一条短信就降临,而真正的解决方案,也从不需要你立刻转账或交费。

面对可疑信息,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惊慌,而是冷静和核实。你不怕逾期,怕的是误入圈套;你不怕麻烦,怕的是自乱阵脚。守住个人信息,守住心理防线,才能真正守住你的钱袋子。

下次再收到那种“马上还款,否则起诉”的短信?别慌,先深呼吸,然后删了它——或者,直接举报到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你的一次警觉,可能就避免了一场灾难。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小心这是披着催收外衣的诈骗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老收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是催收套路还是真出问题
« 上一篇6分钟前
×
16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小心这是披着催收外衣的诈骗陷阱!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