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能报警吗?当心这是新型诈骗套路!
“尊敬的客户,您在某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移交警方处理!” 紧接着还附上一个链接,点进去一看,页面做得跟正规平台一模一样——账户信息、欠款金额、倒计时催收提示……全都清清...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短信里还附带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个看起来挺正规的“还款平台”,你心里一紧,明明没借过钱,怎么就“逾期”了?是不是记错了?还是身份信息被盗用了?
别急,先深呼吸,这种短信,八成是冒充贷款平台的诈骗信息,最近这类骗局在全国多地频发,手段越来越逼真,连页面设计、客服话术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目的就是让你在恐慌中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甚至主动转账“还款”。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为什么你会收到这种短信?它背后的套路是什么?如果你真的没借钱却被说“逾期”,该怎么办?如果已经被骗了,又该怎么补救?
骗子的第一招,叫“精准恐吓”,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姓名、手机号、甚至部分身份证信息,然后群发带有你真实姓名的“逾期提醒”。“张伟先生,您于2024年3月申请的5万元贷款已逾期17天,请立即登录 repay.xxx.com 处理。”
你看,名字对了、金额像模像样、语气严肃得像银行催收,再加上一个“官方链接”,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怀疑,而是自问:“我是不是哪次点错了?会不会是某个小贷APP自动绑了我的信息?”
手一滑,点进去了。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钓鱼网站诱导,那个链接根本不是正规平台,而是一个高仿的假网页,你一进去,系统就会提示你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甚至要求你“紧急还款”几千块以“消除记录”。
一旦你填了信息,银行卡里的钱可能瞬间被转走;就算没转账,你的身份信息也已经落入骗子手中,后续可能被用于注册网贷、办理信用卡,形成真正的“债务黑洞”。
更狠的是,有些骗子还会伪装成“反诈中心”或“银监会工作人员”,打电话给你:“我们监测到有人用你的身份信息贷款,你现在必须配合我们操作,把钱转到‘安全账户’验证清白。”——这完全是反向洗脑,把你从受害者变成“主动配合犯罪”的工具人。
去年底,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微粒贷的8万元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起诉。”她吓得不行,因为她确实几年前注册过微粒贷,虽然从没借过钱。
她点进短信里的链接,页面和微信里的微粒贷几乎一模一样,她按提示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和收到的验证码,不到十分钟,卡里被划走了35000元。
她立刻报警,警方调查发现:
所幸警方通过资金流向追回了部分损失,但更多人因为害怕“影响征信”或“被起诉”,选择默默转账,甚至不敢报案。
这个案子后来成了当地反诈宣传的典型案例,核心教训就一条:凡是让你先交钱、先转账、先提供验证码的“逾期通知”,99%是诈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也就是说,发这种短信的人,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坐牢;而你一旦被骗,也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偿损失,前提是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
作为执业多年的刑事与民商事律师,我想告诉你:面对“贷款逾期”类短信,最关键的三个动作是:
别慌,先冷静,真正的贷款机构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威胁你“不还就起诉”,更不会要求你点击不明链接还款,所有正规流程都会通过官方APP、电话或书面通知进行。
核实信息来源,如果你不确定是否真的有贷款,直接拨打该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的号码!)进行查询,也可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看自己的征信报告。
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截图保存短信、链接、通话记录,第一时间去派出所报案,现在全国反诈中心96110也能受理此类案件,越早介入,追回损失的可能性越大。
最后提醒一句:你的恐惧,是骗子最大的武器;而你的清醒,是你最坚固的盾牌。
别让一条假短信,打乱你的人生节奏,真正合法的债务不会躲在网络背后恐吓你,而真正的安全,永远来自理性判断与法律保护。
保持警惕,你比想象中更强大。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小心这是新型诈骗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突然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