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小心这是新型诈骗套路!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短信里还附带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个看起来挺正规的“还款平台”,你心里一紧,明...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下面还附了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个看起来挺正规的还款页面,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加快?脑子里瞬间闪过: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是不是记错了?还是身份信息被冒用了?
别急,先深呼吸,这种“精准投送”的恐吓式短信,如今正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新手段,它们披着“银行”“金融平台”甚至“公安部门”的外衣,利用人们对征信、法律后果的恐惧心理,一步步诱导你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转账汇款……最终人财两空。
我们今天就来拆解这个套路,告诉你:为什么你会收到这类短信?它到底是不是真的?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得明确一点: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发送带有链接的催收通知,更不会要求你立刻扫码或点击网页还款。正规的逾期提醒,通常只会告知你账户状态和还款方式,绝不会用“立即处理”“即将起诉”等高压话术制造恐慌。
这些诈骗短信往往有几个共同特征:
一旦你信了,点了链接,填了信息——恭喜,你的银行卡可能就在别人手里了。
那如果真担心自己有贷款逾期呢?很简单:不要通过短信里的任何渠道核实,而是主动联系官方客服。拿出你常用的银行App、贷款平台账号,或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是从官网查到的号码,不是短信里给的)去确认情况,真正的逾期会有明确记录,而不是靠一条突如其来的短信来“通知”。
更要警惕的是,有些人因为害怕,直接按对方指引操作“解除风险”,结果反而被骗走几千甚至上万元,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 以案说法:
去年年底,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京东金融有一笔3.8万元贷款已逾期90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依法起诉。”短信里还有她的名字和身份证后四位,李女士从未在京东金融借过钱,但她想到前阵子丢过身份证,顿时慌了神,她点开链接,进入一个和京东界面几乎一模一样的页面,按照提示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手机验证码,不到十分钟,卡里2.6万元被全部转走。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这是一个专门针对“贷款逾期”焦虑人群的诈骗团伙,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批量发送定制化诈骗短信,搭建高仿网站盗取资金,而所谓的“逾期记录”,完全是凭空捏造。
这个案子最终告破,但被骗的钱难以追回,李女士后悔不已:“我当时要是打个官方电话问问,就不会上当。”
▶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也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以威胁、恐吓等方式进行债务催收,任何非官方渠道的“紧急还款”通知均应引起高度警觉。
▶ 律师总结:
作为从业多年的法律人,我想特别提醒大家: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情绪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弱点。骗子不怕你没钱,就怕你不冷静,他们精心设计每一个字眼、每一段话术,目的就是让你在慌乱中失去判断力。
面对“贷款逾期”类短信,请记住三句话:
如果你确实存在贷款逾期,也不要逃避,积极与正规机构沟通协商还款方案,但如果根本没贷过款,却收到此类信息,建议截图保存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可通过工信部12321平台举报伪基站或诈骗短信。
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比什么都重要,征信可以修复,钱财可以挣回,但一旦陷入骗局,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对社会信任的消耗。
真正的法律从不恐吓你,它只为你撑腰。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小心这是新型诈骗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