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轰炸短信?教你三招合法反击,守住尊严和隐私!
信用卡或网贷逾期了几天,手机突然像“中了病毒”一样,一天收到十几条催收短信?什么“最后通牒”“法务介入”“即将起诉”,甚至还有带名字、金额、身份证号的“精准推送”,更离谱的是,连你爸妈、同事都收到了莫...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明明只是最近手头紧,房贷、车贷或者信用卡晚还了几天,手机就开始“叮咚叮咚”响个不停——“您已被列入金融黑名单”“征信已受损,影响子女入学就业”“不立即还款将上门催收”……一条比一条吓人,甚至发到你家人、同事的手机上,这些短信,有的来自银行系统,更多的却是第三方催收平台,内容真假混杂,语气咄咄逼人,搞得人精神崩溃。
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民商事律师,我想告诉你:贷款逾期≠任人宰割,信息骚扰更不是“行业潜规则”,面对这些披着“提醒”外衣的垃圾信息轰炸,你不仅有权利说“不”,更有法律武器可以保护自己。
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是违法的,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在合理范围内发送还款提醒,属于合同履行的一部分,是合法的,但一旦越过以下几条红线,就涉嫌违法:
这些行为,已经不再是“催收”,而是变相的精神压迫和人格侮辱。
很多人一看短信就心烦,随手删除,错!每一条骚扰短信都是维权的关键证据,建议你:
这些材料将来无论是投诉、举报还是打官司,都至关重要。
别再只找客服扯皮,针对不同主体,投诉渠道完全不同:
每一次有效投诉,都会留下监管记录,倒逼机构收敛行为。
如果你已经被持续骚扰超过一周,我建议你主动出击,发一份《停止非法催收行为告知函》,这不是吓唬人,而是正式的法律声明。 要简洁有力:
“本人确认存在债务,但反对任何形式的骚扰、恐吓及向无关第三人披露信息,请自即日起停止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非理性催收,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可以通过EMS邮寄(保留寄送凭证),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对方官方邮箱,这一招,往往能让嚣张的催收方瞬间“冷静”。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件:客户小李因疫情失业,信用卡逾期8000元,结果半个月内,他和父母手机共收到237条催收短信,其中不乏“再不还钱就让警察来抓你”“你女儿以后当不了公务员”等言论,更过分的是,催收人员还假冒“法院执行局”发来伪造的“强制执行通知书”。
我们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向银保监会和公安机关同步举报,并发出律师函,三天后,涉事催收公司被约谈整改,相关责任人被行政处罚,小李在协商下分期还清欠款,而他的精神损害赔偿诉求也获得了部分支持。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弱势不代表无权,沉默只会助长侵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威胁等不当语言或行为。
这些不是摆设,而是你可以堂堂正正拿出来的“尚方宝剑”。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逾期不是原罪,但放弃维权才是真正的失败。
面对贷款逾期,我们应当积极沟通、协商还款方案,这是责任;但面对肆无忌惮的信息轰炸和人格羞辱,我们也必须挺直腰杆,用法律守护尊严。
别再觉得“欠钱就是矮人一等”,法治社会的核心,是既保障债权,也尊重人权,你不怕面对债务,就更不该怕那些躲在屏幕背后的恐吓者。
一条合法的提醒,叫催收;
一百条越界的骚扰,叫违法。
你有权安静地生活,哪怕正在还债。
—— 一名不愿看到无辜者被欺负的执业律师
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教你三招合法反击,别再默默忍着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明明只是最近手头紧,房贷、车贷或者信用卡晚还了几天,手机就开始“叮咚叮咚”响个不停——“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