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给我交社保,我该忍气吞声还是奋起维权?
老王在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干了三年,每天加班加点,工资倒是按时发,可社保一直没影,老板总说:“公司刚起步,资金紧张,以后补上。”老王心里憋屈,但又怕撕破脸丢了工作,直到今年体检查出问题,医药费自掏腰包时,...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走在路上,因为一点小摩擦,对方突然情绪上头,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或者在工作群里,同事当众羞辱你“脑子进水”“活该被开除”;甚至更过分的,有人在网上发帖、朋友圈公开造谣、人身攻击……那一刻,你心里像被火燎过一样,又怒又委屈,可下一秒又开始犹豫:我是不是太敏感了?要不要报警?告他会不会显得我小题大做?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小事”,实则可能踩到法律红线的问题:被人骂了,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人觉得,“我又没动手,骂几句怎么了?”但其实,语言暴力也是暴力,我国法律明确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你在公共场合被辱骂、被恶意中伤,哪怕对方没打你一拳,也可能已经触犯了《民法典》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关键看三点:
满足这些条件,那就不是“吵个架”那么简单了,而是涉嫌侵犯名誉权,甚至构成公然侮辱。
第一步:固定证据,别删聊天记录!
很多人一气之下把骂人的话截图后又删掉,回头想维权却拿不出证据。
第二步:评估严重程度,选择应对方式
第三步:法律手段不是“翻脸”,而是自我保护
很多人怕“闹大了不好看”,但你要明白:维权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告诉世界:我的尊严不容践踏。
你可以:
小林和前男友分手后,对方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她的照片,配文“这女的骗钱又出轨,大家别上当”,还私信她的客户造谣她“作风有问题”,小林一度抑郁,不敢出门见人,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收集了所有发布记录、私信截图,并做了心理诊断证明。
她先报警,警方认定前男友构成“公然侮辱他人”,处以行政拘留5日,随后她提起民事诉讼,法院认为其人格权受到严重侵害,判决前男友公开道歉、删除全部信息,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情感纠纷也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24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
因人身权益受到侵害,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被人骂了,不必立刻以牙还牙,但也绝不能默默吞下委屈。真正的成熟,不是忍耐一切,而是在底线被触碰时,知道如何用法律守护自己。
✅ 骂人不是“情绪发泄”,而是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 证据是维权的基础,第一时间保存比什么都重要;
✅ 报警和起诉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隐忍而变得更温柔,但会因为你敢于说“不”,而学会尊重你。
下次再有人冲你破口大骂,请先深呼吸,然后冷静地问自己一句:
“这事,能不能用法律解决?”
答案往往是:能,而且必须。
被人骂了怎么办?忍气吞声还是依法维权?,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走在路上,因为一点小摩擦,对方突然情绪上头,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或者在工作群里,同事当...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