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恐吓短信别慌!教你一眼识破真假,关键时刻保护自己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您尾号8821的贷款已严重逾期,即将上报征信系统,同步通知家人单位,今日不还款将依法起诉!” 或者更狠一点: “最后警告!再不还钱,我们已委托第三方机构上门催收,...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凌晨六点打来的电话?铃声一响,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一个陌生号码,接起来就是一声冷冰冰的:“你好,这里是XX金融法务部,你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再不还款将立即移交公安立案处理,影响子女上学、考公……”
挂掉电话后,心跳还在加速,你明明没借过这笔钱,怎么就成了“老赖”?更离谱的是,第二天手机里又蹦出一条短信:“【XX银行】您因贷款长期未还,已被列入征信黑名单,请立即登录 http://xxx.xxx 处理,否则后果自负。”
是不是越看越心慌?别急,今天我就以一名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这些所谓的“贷款逾期通知”,八成是诈骗!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这么真?我们普通人又该怎么应对?这篇文章,可能帮你躲过一场无妄之灾。
我见过太多当事人,一听到“公安介入”“子女受影响”就慌了神,稀里糊涂点了链接、转了钱,结果越陷越深,记住一句话:正规金融机构从不用威胁、恐吓的方式催收,更不会在非工作时间疯狂拨打骚扰电话。
真正贷款逾期后,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流程非常规范:
而那些一上来就说“马上抓人”“影响三代”的,基本可以判定是骗子,他们要的不是你还钱,而是你的个人信息、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甚至是诱导你去“清空网贷额度”来“自证清白”——这是典型的新型诈骗套路!
遇到这类情况,别急着解释,按这三步走:
第一步:不回应、不点击、不转账
看到短信里的链接?直接删除!电话里让你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人脸识别?一律拒绝!哪怕对方能说出你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后四位,也别信——这些信息早就被黑产明码标价卖了。
第二步:主动查证,掌握主动权
打开你常用的银行APP、征信报告(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免费查询),看看自己名下到底有没有这笔贷款,没有?那就百分百是冒名贷款或诈骗,如果有,但你从未申请过,立刻报警并申请异议处理。
第三步:留存证据,反制骚扰
把骚扰电话录音、短信截图保存好,然后通过以下方式反击: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李女士接到自称“京东金融法务部”的电话,说她名下有一笔5.8万元的贷款逾期未还,会影响孩子高考志愿填报,对方甚至能准确报出她的身份证号和住址。
李女士慌了,对方顺势引导:“要想解除风险,必须先把其他平台的贷款额度全部‘清空’,转入指定安全账户做资金比对。”
她信了,接连在三个网贷平台借款28万元,全转到了对方提供的“银保监会监管账户”,直到第二天儿子提醒“哪有银保监会让你转账”,才醒悟过来。
我们第一时间协助她报警,并向各平台申请冻结交易,虽然追回部分资金,但过程极其艰难,更让她心痛的是,这件事让她失眠三个月,亲子关系也一度紧张。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诈骗最可怕的不是骗钱,而是利用恐惧摧毁一个人的心理防线。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此类行为可能涉及多项刑事罪名:
根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冒充公检法、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属于从重处罚情形。
最后我想说:你越怕,骗子越得意;你越冷静,他们越无路可走。
这个时代,信息泄露防不胜防,但我们完全可以用理性筑起一道防护墙,下次再接到“贷款逾期”的恐吓电话,不妨笑着对自己说一句:“我又没借钱,你找错人了。”
真正的法律程序从来不会通过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就决定你的命运,合法的催收有边界,违法的威胁终将被法律制裁。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逾期,或者怀疑身份被冒用贷款,第一时间查征信、打官方客服、保留证据、寻求专业帮助——不要独自硬扛。
作为律师,我不只是帮人打官司,更希望让更多人懂得:法律不仅是武器,更是底气。
你不必懂所有法条,但你要相信:只要站得正,就不怕影子斜。
收到贷款逾期恐吓短信和电话?别慌,先搞清这三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凌晨六点打来的电话?铃声一响,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一个陌生号码,接起来就是一声冷冰冰的:“你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