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从没贷过款?小心!这可能是新型诈骗套路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平安e贷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压根就没注册过平安e贷,更别说借钱了,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生怕自己身份被盗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震动,一看是条银行或金融平台发来的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你心头一紧,冷汗直冒,可仔细一想:我根本没借过这笔钱啊!
别慌,这种情况你不是一个人,近年来,随着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莫名其妙“被贷款”、“被逾期”,甚至征信记录上莫名多出几笔不良记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当你收到一条“贷款逾期”短信,却发现这笔贷款自己压根没申请过,到底该怎么办?
第一步:核实信息真伪
首先别被短信吓住,现在很多诈骗分子会伪造银行短信,诱导你点击链接或联系“客服”,正规金融机构一般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催收大额贷款,你可以:
第二步:立即冻结可能的风险账户
如果你发现名下确实有不明贷款,第一时间联系平台要求暂停放款、冻结账户,并说明情况,同时建议尽快打印个人征信报告(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线下网点获取),看看是否有未经授权的信贷记录。
第三步:报警+投诉双管齐下
一旦确认身份被冒用,立刻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拿到《受案回执》,这份材料至关重要,后续和金融机构交涉、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都用得上,向银保监会、央行征信中心、消协等机构投诉涉事平台审核不严的问题。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收到某网贷平台的催收短信,称她一笔7.8万元的消费贷已逾期45天,可她从没注册过这个平台,更别说借钱了,她赶紧查征信,发现名下竟有三笔小额贷款记录,总金额超过8万,全部处于逾期状态。
李女士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原来她的身份证曾在一次租房时被中介复印留存,对方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在多个网贷平台注册账号并借款,得手后失联,由于部分平台人脸识别验证存在漏洞,加上信息审核流于形式,导致冒用成功。
在警方介入和律师协助下,李女士提供了报案记录、人脸识别比对结果等证据,相关平台撤销了她的债务责任,并协助删除了不良征信记录,但整个过程耗时近三个月,身心俱疲。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身份信息一旦泄露,后果可能远超想象,而维权的关键,在于反应快、证据全、渠道对。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公民对冒名贷款不承担法律责任,关键在于举证: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这意味着,别人用你的名字签贷款合同,属于侵权行为。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冒用身份贷款可能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或“贷款诈骗罪”。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赋予个人异议权:“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的信息有错误、遗漏的,有权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只要你能证明贷款非本人办理,就有权要求删除不良记录。
作为从业多年的执业律师,我想告诉你:身份被冒用贷款,你不背锅,但你得主动维权。很多人因为害怕、嫌麻烦,选择沉默,结果征信受损,买房、买车、办卡处处受限,后悔莫及。
记住这几点核心原则:
✅ 收到可疑逾期短信,先核实,不轻信、不转账;
✅ 一旦确认被冒用,立即报警,保留证据链;
✅ 主动联系金融机构,提交材料,要求撤销责任;
✅ 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介入,提高处理效率。
你的信用,是你在这个数字社会行走的“第二张身份证”,它不该因为一次信息泄露,就被轻易抹黑,保持警惕,懂得自救,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现在就去查一下自己的征信报告——真正的风险,藏在你以为的“不可能”里。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从未申请?遭遇身份冒用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震动,一看是条银行或金融平台发来的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