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会收到短信提醒吗?没动静就等于没事?别天真了!
某天晚上翻手机,突然看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信用记录。”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完了,忘了还! 但反过来,也有人疑惑:“我都逾期好几天...
某天突然想起自己有笔贷款快到期了,赶紧打开手机查账单,结果发现已经晚了几天?更奇怪的是——银行好像也没通知你?于是你心里打鼓:我到底算不算逾期?会不会上征信?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贷款逾期,到底会不会发短信提醒?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扯清楚。
先说结论:大多数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即将逾期或已经逾期时,确实会通过短信、电话、APP推送等方式进行提醒,但这不等于“一定会发”,也不代表“没收到就是没逾期”。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王去年在某银行申请了一笔消费贷,每月15号还款,那个月他出差在外,换了新手机号,但没及时更新银行预留信息,到了18号,他才发现还款日过了三天,而手机从头到尾就没收到任何催款短信,他心想:“既然没通知,应该不算逾期吧?”结果一个月后查征信,发现记录里赫然写着“逾期3天”。
他去找银行理论:“你们为什么不提醒我?”银行回应:“我们系统显示短信已发送至您预留的号码,是否接收成功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我以为”和“法律上”的差距。
别把短信提醒当成“免责金牌”,它只是服务,不是义务,真正决定你是否逾期的,是合同约定的还款时间,以及资金是否按时到账。
为什么有些贷款逾期没有短信?
原因可能有这几个:
更要命的是,很多平台的第一条提醒,往往是在还款日当天甚至逾期之后才发,等你看到的时候,黄金补救期早就过了。
那怎么办?难道只能被动等待“被提醒”?
当然不是,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还款预警机制”。
我建议你这么做:
记住一句话:银行的服务是便利,不是兜底,你的责任,不会因为一条没收到的短信而消失。
2022年,杭州的李女士通过某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5万元用于装修,合同约定每月20日前还款,她一直按时还款,直到第六个月,因旧手机号注销,未及时更新银行信息。
平台系统按原号码发送了三次提醒短信,均未被接收,李女士以为“没人催就是没问题”,直到两个月后申请房贷时被告知:征信报告显示一笔“逾期9天”的记录,导致银行将其贷款利率上浮15%。
她起诉平台要求撤销不良记录,理由是“未尽到有效通知义务”,法院审理认为:合同已明确告知用户有义务维护联系方式有效性,平台按预留信息发送提醒即视为履行通知义务,最终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法律保护的是“程序正义”,而不是“我以为我不知道”。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七条也明确:
“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应当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相关信息。”
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有义务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催收提示,但用户也有责任确保信息畅通,双方都有履约义务,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
朋友们,贷款逾期有没有短信提醒?有,但别指望它救你。
就像开车不能靠别人喊“刹车”来避免撞车,还款也必须靠你自己建立安全防线。
短信是善意的提醒,不是法律的宽恕令。
征信记录一旦生成,修复难如登天。
别让一条没看到的短信,毁了你几年的信用积累。
主动管理,永远比被动应对更靠谱。
你是自己财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下次再问“会不会发短信”,不如先问自己一句:
如果今晚没有任何提醒,我还能准时还上吗?
这才是真正的信用底气。
贷款逾期会收到短信提醒吗?没注意这一步,小心征信爆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某天突然想起自己有笔贷款快到期了,赶紧打开手机查账单,结果发现已经晚了几天?更奇怪的是——银行好像也没通知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