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催收还是套路?教你三步反制,守住钱包和征信
最近你是不是也收到了类似这样的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一看手机,心跳直接飙到120——我什么时候借过这笔钱?还逾期了?征信要黑了? 先别...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并可能被起诉。” 心猛地一沉,冷汗都冒出来了——我明明按时还了啊?还是说……真忘了哪一期?
别急,先深呼吸,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贷款逾期通知早已不只是银行系统自动推送那么简单,有人因此被吓到转账,有人误信假短信导致账户被盗,更有人因为没及时应对,稀里糊涂上了征信黑名单。
咱们不讲干巴巴的法条,也不搞复杂流程图,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用最接地气的话,带你搞清楚:真正的贷款逾期通知到底长什么样?怎么发?你又该怎么应对?
首先划重点:所有合法合规的贷款机构,在发送逾期提醒前,都会有一套完整的催收流程,绝不会一上来就威胁“起诉”或“影响征信”。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你在某银行APP上借了一笔消费贷,按合同约定每月15号还款,如果你16号还没还,系统会先触发首次提醒短信通常是:
【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本期应还金额XXX元尚未支付,建议尽快处理以免产生额外费用,详询客服XXXX。
注意关键词:“建议”、“尽快处理”、“额外费用”,语气是提醒,不是恐吓。
如果过了宽限期(一般是3-5天),你依然没还,才会进入第二阶段:正式逾期通知,这时候短信可能会提到“已构成逾期”、“将上报征信系统”等内容,但依然会附带还款方式、客服电话等明确信息。
再往后,才可能由银行内部催收或委托第三方依法进行联系,但也必须遵守《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不得骚扰、侮辱、泄露隐私。
我接手过不少案子,当事人都是被一条短信骗得团团转,以下是高频套路,记牢了:
链接诱导型
“您的贷款已逾期,请点击链接立即还款:xxxxx”
这种带链接的,99%是钓鱼网站!点进去让你输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钱立马就被转走。
红头文件式恐吓型
“【法院传票】您因贷款逾期已被立案,请于24小时内还款至指定账户,否则强制执行!”
法院从不来短信发传票!更不会让你直接打钱到私人账户!
仿冒官方号码型
看似是106开头的“官方号码”,其实通过技术手段伪装,真正银行短信都有统一签名,建设银行】【微众银行】等,缺这个就是可疑!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立刻转账、点链接、提供验证码的“逾期通知”,一律先怀疑,后核实。
别慌,按我说的做:
✅第一步:查合同、对账号
翻出当初签的贷款协议,看还款日、还款账户是不是你自己绑定的那个,很多人的“逾期”,其实是银行卡余额不足、自动扣款失败导致的。
✅第二步:打官方电话核实
不要回短信里的号码!打开银行APP或官网,找官方客服电话直接拨打,报上身份证号和贷款编号,让客服查一下真实状态。
✅第三步:保留证据,必要时报警
如果是诈骗短信,截图保存,连同发送号码一起提交给反诈中心(96110),如果是银行真的发错信息,也能作为维权依据。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收到一条“中国银行”发来的逾期短信,说她一笔7.8万的装修贷已逾期3个月,即将被起诉。
她吓得不行,赶紧回拨短信里的“客服”,对方声音专业,还能报出她的身份证后四位,还让她登录一个“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修复系统”网站——长得跟官网一模一样!
就在她准备转账“保证金”时,女儿发现了网址不对劲,多了一个字母,报警后查明:这是典型的“伪基站+仿冒网站”诈骗,团伙已作案十余起。
最后钱没丢,但李女士整整一个月睡不好觉,我说一句扎心的:骗子比你还懂“焦虑营销”。
你看,真正的贷款逾期通知,从来不是一声惊雷,而是一步步有章可循的提醒流程,它不怕你问,不怕你查,因为它背后有合同、有系统、有监管。
但那些满嘴“马上起诉”“影响孩子上学”的,往往心里发虚,他们要的不是你还钱,而是你慌。
下次再收到“逾期短信”,别第一反应是自责或恐惧。先停三秒,再动手。查合同、打电话、留证据——这三件事,比什么都重要。
你要相信:只要你是正常借贷、按时履约的人,法律和规则,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毕竟,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来自那条短信,
而是你那一刻的慌乱与轻信。
——我是张律,一个总劝你“别急着转账”的律师。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教你三步识破真假,守住钱包和征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