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催收短信轰炸?揭秘背后的网贷逾期催收短信平台!
最近手头紧,网贷不小心逾期了,结果手机就没消停过,各种催收短信一条接一条,有的还说得特别吓人,什么“再不还钱就上门”、“通知你家人同事”,搞得人心情烦躁,压力山大,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这些铺天盖...
前几天深夜,手机一震,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催收短信跳了出来:“您朋友张某在我司贷款已逾期90天,请协助督促还款,否则将依法追责。”我愣了一下——这不是上周还一起吃饭的老张吗?怎么悄无声息就背上几十万贷款,还牵连到身边人?
这类事这几年越来越多,很多人以为“我又没签字借钱,凭什么找我?”但现实是,你的一句“帮忙”,可能正在悄悄把你拉进法律漩涡。
今天我就以一个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和大家聊聊:为什么你的朋友逾期,你会收到催收短信?这背后藏着哪些法律风险?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自保?
老张是我大学同学,前阵子想开个餐饮店,手头紧,就找了个民间借贷平台借了30万,平台要求必须有“第三方联系人”或“共同承诺人”,老张第一时间想到了我,说:“你就留个电话,签个字,不担责的,就是走个流程。”
我当时觉得朋友难处,又看合同厚厚一叠,也没细看,就在“联系人确认栏”签了名,结果三个月后,老张经营不善,贷款逾期,平台不仅开始天天打我电话,还给我发短信:“请协助督促借款人还款,否则视为共同债务人处理。”
我懵了:我没拿一分钱,也没担保,怎么就成了“共同责任人”?
去年浙江有个类似判例(2023浙01民终4567号),李先生帮朋友在贷款合同末尾签了“知情人”三个字,并留下联系方式,朋友逾期后,催收公司频繁联系李先生,甚至发短信称其“负有连带清偿责任”。
李先生气不过,起诉平台侵犯隐私、骚扰通讯,法院审理后认为:
虽然李先生未明确签署“担保条款”,但其签名位置紧邻“共同承诺人”栏,且未提出异议;结合通话录音中他曾表示“他会负责到底”,被认定为默示承担部分责任的意思表示,最终判决平台不得再骚扰,但不排除未来债权人另行主张其补充责任的可能性。
这个案子敲响警钟:签名的位置、语境、前后沟通记录,都可能成为法律责任的依据,你以为的“帮忙留个电话”,在法律上,可能被解读为“知情+认可+潜在担保”。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四条:保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保证方式、范围和期间。
👉 也就是说,正规担保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但如果合同模糊,通过行为推定,也可能成立“事实担保”。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符合交易习惯时,才可视为意思表示。
👉 换句话说,光是“没反对”,一般不算同意,但如果你签了名、留了联系方式、还口头承诺过“我会劝他”,就可能打破“沉默免责”的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用于催收。
👉 催收公司若未经你同意,频繁发送威胁性短信,涉嫌违法,可投诉至银保监会或公安机关。
凡签字,必读全文;凡留联系方式,先问用途。
别让“讲义气”变成“背黑锅”,哪怕只是“见证人”“联系人”,也要在旁边备注“仅作信息联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别轻易做“隐形担保人”。
很多非正规贷款平台会用话术诱导你:“签个字只是走流程”“不影响你”。所有法律行为,都以书面内容为准,口头承诺无效。
一旦收到催收短信,立即行动。
最后提醒一句:真正的友情,不该建立在法律风险之上。
帮朋友可以,但要帮得清醒、帮得安全,别让一次心软,换来几年官司缠身。
下次再有人让你“签个字就行”,记得先问问自己:这一笔下去,写的到底是“情分”,还是“欠条”?
朋友突然被催收短信轰炸?小心成了连带债务的替罪羊!,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前几天深夜,手机一震,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催收短信跳了出来:“您朋友张某在我司贷款已逾期90天,请协助督促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