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孩子打架致人轻伤,会有啥后果?家长该咋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磕磕碰碰、小打小闹可能少不了,但如果上升到“打架致人轻伤”这个程度,性质就不一样了,家长们肯定急得团团转,咱们得明确一点,15岁,这个年龄在法律上是个重要的“坎儿”。 15岁,到...
嘿,家长们注意了!孩子到了青春期,有时候脾气上来了控制不住,小打小闹可能升级成动手,就有朋友问我,家里14岁的半大孩子,跟人打架,把对方打成了轻伤,这会不会被判刑啊?毕竟是孩子,当爹妈的真是操碎了心。
咱们得明确一点,14岁,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龄节点。14岁的孩子打架致人轻伤,是不会被判刑的。听到这儿,您先别松口气,这事儿可不算小,后续的麻烦和需要承担的责任还真不少。
为啥不会判刑呢?咱们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是有特殊规定的。《刑法》里明确了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只对几种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负责,比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等等。注意哦,这里说的是“重伤”或者“死亡”,而咱们今天说的是“轻伤”,从刑事责任这块儿来看,14岁的孩子因为打架造成他人轻伤,是够不上刑事处罚,也就是不会被法院判刑坐牢的,法律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
不判刑,不代表没责任,更不代表这事儿就过去了!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清楚。
最直接的就是民事赔偿责任。孩子打人致伤,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如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如果家长陪同就医耽误工作的话)、交通费等等,这些钱谁来出?当然是打人孩子的监护人,也就是咱们家长来承担!对方家长肯定会找上门来索赔,这是天经地义的,经济赔偿是免不了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得看伤情和具体花费。
公安机关会介入处理。虽然不判刑,但派出所肯定会找孩子和家长了解情况,做笔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对于14岁这个临界点,如果是刚满14岁,情节又比较恶劣的(但还没到重伤),公安机关可能会给予训诫,或者责令家长严加管教,甚至可能会有“收容教养”的建议,但这通常是针对那些无人管教、屡教不改的极少数情况。
对孩子的成长也可能有不良影响。虽然不会留下“案底”(刑事犯罪记录),但这种经历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打了人也没事”,从而漠视规则和他人权益,留下隐患,也可能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或者在学校、社区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啊,一旦发生这种事,家长千万别想着“孩子小,不懂事”就敷衍过去。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责任:
小明(化名),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一天放学后,因琐事与同学小强(化名)发生口角,继而推搡起来,小明一时冲动,捡起地上的半块砖头砸向小强胳膊,造成小强手臂骨折,经法医鉴定为“轻伤二级”。
小强家长报警后,公安机关介入调查,考虑到小明刚满14周岁,其行为造成的是轻伤,未达到《刑法》规定的14-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严重暴力犯罪程度,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小明不予行政处罚,但对小明及其家长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小明的监护人(父母)对小明严加管教,同时承担小强的全部医疗费用及其他相关赔偿。
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小明家长向小强家长赔礼道歉,并赔偿了医药费、营养费等共计2万余元,虽然小明没被抓去坐牢,但这次教训对小明和他的家庭来说都非常深刻,不仅花了钱,也让小明明白了冲动的代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总结一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青春期的教育尤为关键,多一份关注,多一份引导,就能少一份风险,多一份平安,希望家长们都能重视起来,别让一时的冲动,给孩子的未来蒙上阴影。
14岁孩子打架致人轻伤,会坐牢吗?家长要注意啥后果?,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嘿,家长们注意了!孩子到了青春期,有时候脾气上来了控制不住,小打小闹可能升级成动手,就有朋友问我,家里14岁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