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员工劳动合同怎么办
法律解析: 若用人单位不给员工劳动合同,员工可先与单位协商索要;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单位改正;若因未给合同给员工造成损害,员工可主张赔偿;也可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 在...
用人单位不给员工劳动合同,需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行政上会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若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应当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给劳动者一份。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行政责任方面,劳动行政部门肩负着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职责。当劳动行政部门发现用人单位存在不给劳动者劳动合同文本这一违法行为时,会责令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即要求用人单位及时将劳动合同文本交给劳动者。这是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采取的一种行政管理措施,目的在于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履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民事赔偿责任方面,如果因为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劳动合同文本,给劳动者造成了实际损害,那么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责任。例如,由于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在主张加班工资、经济补偿等权益时,因缺乏合同依据而遭受损失,用人单位就应当对这些损失进行赔偿。赔偿的范围通常包括劳动者因维权而额外支出的费用,如费、仲裁费等,以及因无法证明劳动关系或劳动权益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不给员工劳动合同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用人单位应重视与劳动者签订并交付劳动合同这一环节,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而劳动者在遇到用人单位不给劳动合同的情况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八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不给员工劳动合同,需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行政上会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若给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