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被拖欠,想强制执行?执行依据到底是个啥,去哪弄?
哎,说起这工资被拖欠的事儿,真是能把人急死!辛辛苦苦干活,就盼着那点血汗钱养家糊口,结果老板一句“没钱”就给打发了,协商、投诉,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最后可能就只剩下“强制执行”这一条路了,但说到强制执行,好多工友可能就犯迷糊了:我知道要去法院申请,但法院凭啥帮我执行啊?人家问我要“执行依据”,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我又该上哪儿去弄这个东西呢?别着急,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个“执行依据”,它可是咱们申请强制执行的“通行证”和“尚方宝剑”,缺了它,法院也爱莫能助。
啥是“执行依据”?为啥它这么重要?
“执行依据”就是一份能证明你确实有这笔钱该拿,并且老板确实该给你这笔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张“官方认证”的欠条,有了它,法院才有权力去帮你从老板那儿把钱“拿”回来。
你想啊,法院每天那么多案子,总不能你说老板欠你钱,法院就立马跑去执行吧?得有个凭证,有个说法,这个说法就是“执行依据”,它是法院启动强制执行程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它,强制执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哪些东西能当“执行依据”呢?
在拖欠工资的案件里,常见的“执行依据”主要有这么几样,咱们一个一个说清楚:
劳动仲裁裁决书(重点!)这是最最常见的一种,如果你跟老板的工资纠纷已经经过了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并且仲裁委已经出具了《仲裁裁决书》,那么恭喜你,这就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执行依据”!
- 关键点:这份裁决书必须是“生效”的!啥叫生效?就是如果双方都没有在收到裁决书后的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这份裁决书就生效了。
- 怎么拿到:你去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开完庭后,仲裁委会给你寄或者通知你去拿。
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重点!)
- 判决书:如果你对劳动仲裁的结果不满意,或者老板不服仲裁结果起诉到了法院,那么法院审理后作出的《民事判决书》,在双方都不上诉或者上诉后二审维持原判,判决书生效后,这就是你的“执行依据”。
- 调解书:如果在法院打官司的过程中,你们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达成了和解,法院据此出具了《民事调解书》,那么这个调解书自双方签收之日起就生效了,也可以作为“执行依据”,调解书和判决书一样有法律效力。
- 怎么拿到:法院会直接送达给你或者通知你去领取。
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债权文书这个相对少见一点,就是说,你和老板之间关于欠薪的事儿,去做了公证,并且公证书里明确赋予了它“强制执行效力”,这种情况下,如果老板不还钱,这份公证债权文书也可以作为“执行依据”直接申请执行,但在欠薪案件里,这个用得不多,因为老板一般不太乐意配合去做这个。
划重点:上面说的这些文书,无论是仲裁裁决书、法院判决书还是调解书,都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才行!没生效的文书,法院是不会认的。
拿到“执行依据”后,是不是就能马上执行了?
也不是,拿到生效的“执行依据”后,你还要看看上面有没有规定老板的履行期限,裁决书或判决书里可能会写“被告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原告工资XXXX元”,那你就得等这个10天的履行期过了,如果老板还是没给钱,你才能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建议参考:
- 及时维权,固定证据:一旦发现老板有拖欠工资的苗头,或者已经拖欠了,一定要第一时间收集好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所有能证明你和公司有劳动关系以及欠薪事实的证据。
- 先仲裁后诉讼:劳动纠纷嘛,一般都得先经过劳动仲裁这一步,对仲裁结果不服再去法院起诉,仲裁裁决书是大多数欠薪案件走向强制执行的第一步“敲门砖”。
- 看准“生效”和“履行期”:拿到仲裁裁决书或法院的文书后,别急着去申请执行,先仔细看看上面写的生效时间和履行期限,别白跑一趟。
- 申请执行有期限:记住了,从“执行依据”生效之日起,再加上文书确定的履行期届满后,你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2年!这个期限可千万不能错过了,过了期限,你的权利可能就不受法律保护了。
- 材料准备齐全: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要带上你的身份证复印件、“执行依据”原件(非常重要!)、写好的《强制执行申请书》(法院有模板可以参考或索取),以及尽可能提供老板或公司的财产线索,比如银行账号、房产、车辆信息等,这样法院执行起来也能更顺利。
- 不懂就问,别硬扛:法律程序有时候确实挺复杂,如果自己搞不清楚,一定要及时咨询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法律援助中心,或者干脆请个专业的律师帮忙,别因为自己不懂流程而耽误了大事。
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小编总结:
“拖欠工资强制执行申请执行依据”,核心就在这个“执行依据”上,它是咱们劳动者从老板那儿拿回血汗钱的“尚方宝剑”,最常见的就是生效的劳动仲裁裁决书和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调解书。
遇到欠薪,咱们不能忍气吞声,但也不能蛮干,一步步来,先仲裁,再诉讼(如果需要的话),拿到生效的“执行依据”,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整个过程中,证据是基础,法律程序是保障,希望大家都能顺利拿到自己应得的工资,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过程中遇到难题,别犹豫,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是最靠谱的选择。
工资被拖欠,想强制执行?执行依据到底是个啥,去哪弄?,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