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手机短信怎么发才合法又有效?催收话术该拿捏到什么分寸?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半夜响三遍的催收电话?或者凌晨五点突然弹出一条“再不还款就上门”的短信?语气生硬、措辞威胁,甚至带点恐吓意味——这种操作不仅让债务人心里发慌,还可能把催收方自己送进法律的“雷区”。...
你有没有收到过那种半夜三更“叮”一声跳出来的短信?
“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影响子女入学!”
语气生硬、措辞吓人,甚至带点人身威胁的味道——这种短信,真的合法吗?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律师,他们这样发短信算不算骚扰?”“是不是只要欠钱,对方就能天天发恐吓短信?”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贷款逾期后,短信到底该怎么发?发错了,可能从“催债”变成“被告”!
很多人以为,只要借了钱没还,平台就有权用任何方式催你还款,错!再强调一遍:债权受法律保护,但催收行为必须合法合规。
一条合法的逾期通知短信,应该具备几个基本要素:
举个例子:
✅ 合法短信:“【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尾号1234的贷款已逾期3天,当前欠款8,650元,请尽快登录APP处理,以免影响信用记录。”
❌ 违法短信:“老赖×××,再不还钱就把你裸照发到朋友圈!全家都别想抬头做人!”
看到区别了吗?前者是提醒,后者是羞辱,而法律只允许前者。
你以为只是吓唬一下借款人?可现实是,一条不当短信,可能让整个催收行为变成侵权。
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你半夜三点发短信吵醒人、把债务信息透露给家人、用极端语言施压——这些都在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生活安宁。
更严重的是,如果短信中出现“曝光隐私”“上门泼漆”“子女考公受影响”这类暗示或明示的威胁,已经触碰《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可能构成《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或侮辱罪。
别觉得夸张,去年浙江有个案子,催收公司给欠款人发了50多条“再不还钱就去你女儿学校贴大字报”的短信,最后公司负责人被判刑八个月,还得赔精神损失费。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先生因为疫情失业,房贷断供两个月,某第三方催收公司不仅天天打他电话,还给他妻子和母亲连发二十多条短信,内容包括:“丈夫欠钱不还,家属也跑不了”“建议尽快离婚,免得连累孩子”。
李先生妻子当时正怀孕,情绪受到极大刺激,住院安胎,后来我们起诉该催收公司侵犯隐私权和人格权,法院认定:催收方未核实联系人身份,擅自向亲属发送带有贬损性质的信息,构成侵权,判决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3.2万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催收不是法外之地,手段越界,就要付出代价。
说到底,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正义的实现方式,不能建立在伤害与恐惧之上,一条小小的短信,背后是法律底线的考验。
如果你是借款人,收到违法催收短信,记得保存证据(截图、录音),第一时间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必要时提起诉讼维权;
如果你是出借方或催收机构,真正的专业,不是吓住人,而是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温和而坚定的沟通,往往比恐吓更有效。
法律从不支持“以恶制恶”,无论是欠款还是催收,守住边界,才能走得长远。
——我是张律,一个坚持用温度讲法理的律师,下期我们聊聊:“被网贷平台爆通讯录,怎么办?”记得关注。
贷款逾期短信怎么发才合法?催收越线就违法!,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收到过那种半夜三更“叮”一声跳出来的短信? “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影响子女入学...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