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短信怎么发才合法?催收越线就违法!
你有没有收到过那种半夜三更“叮”一声跳出来的短信? “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影响子女入学!” 语气生硬、措辞吓人,甚至带点人身威胁的味道——这种短信,真的合法吗? 作为从...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半夜响三遍、措辞像“最后通牒”的贷款催收短信?“再不还款,将上门抓人”“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看着心惊肉跳,是不是觉得压力山大,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坐牢了?
很多人不知道,催收短信不是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它既关乎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直接牵涉到借款人的尊严与隐私,一条看似简单的短信,背后藏着法律的红线,咱们就来掰扯清楚——什么样的贷款逾期短信是合法合规的?哪些内容一发出来,就是赤裸裸的违法?
首先得明确一点:催收可以,但必须文明合法,根据我国《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银保监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等规定,催收行为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三大原则。 上,就有三个铁律:
不能恐吓威胁
“再不还钱就去你家泼油漆”“已经备案通缉你”“孩子上学受影响”……这种话术不仅无效,更是典型的违法行为,法律上叫“软暴力”,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不能泄露个人信息
短信里如果出现“张三,身份证号末四位xxXX,家住XX小区3栋502”,那就踩雷了,除非是借款人本人接收,否则向第三方披露其身份、住址、欠款金额等信息,涉嫌侵犯隐私权。
不能频繁骚扰
一天发十几条短信,凌晨两点还在提醒“最后24小时”,这就超出了合理催收范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保护消费者的安宁权,过度打扰可投诉甚至索赔。
我们来写一个标准模板,让你看看什么叫“有力度、有温度、合法度”:
【XX金融】尊敬的李先生,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7天,当前应还金额为¥8,642.30元(含本金+利息),请您尽快通过APP或指定账户完成还款,避免影响信用记录,如有疑问,请致电客服400-XXX-XXXX,本信息仅限本人查阅,请勿转发。
你看,这则短信做到了:
这才是专业催收该有的样子。
去年浙江有个真实案例,挺典型。
王先生因疫情失业,信用卡逾期三个月,某外包催收公司给他发了十几条短信,其中一条写着:“你的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警方将在48小时内上门拘捕,请做好准备。”
王先生吓得整夜失眠,还被同事看到短信截图后议论纷纷,精神压力极大,最终去医院确诊为焦虑症。
他一怒之下把银行和催收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认为:催收方明知其不具备执法权,仍虚构“警方拘捕”情节,属于故意误导和精神压迫,构成侵权,最终判决催收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催收不是法外之地,越线就得付出代价。
作为执业多年的金融法律从业者,我想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催收文明,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如果你是借款人,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建议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保留沟通记录,别让小事变大事。
如果你是债权人或催收方,真正的威慑力来自合法程序,而不是吓唬人的狠话,一次违规催收,可能省了三天回款,却赔上品牌声誉和法律责任。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催收的终点不是逼迫,而是化解;沟通的目的不是施压,而是解决。
一条短信,可以是提醒,也可以是伤害,选择权,在你手里,也在法律眼里。
贷款逾期短信怎么发才合法?催收太狠能投诉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半夜响三遍、措辞像“最后通牒”的贷款催收短信?“再不还款,将上门抓人”“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