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贷款催债短信怎么发才合法?发错一句可能赔钱!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把你身份证发朋友圈”的催债短信?语气生硬、威胁满满,看着就让人血压升高,可你知道吗?这些看似“高效”的催收手段,其实已经踩在了法律的红线上,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让人浑身发毛的催收短信?“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把你欠款名单发到朋友圈”、“家人朋友一个都别想安生”……这些话术听着是不是特别熟悉?很多催收公司或者个人为了逼你还钱,动不动就踩法律红线,结果不仅没要回钱,反而把自己送进了派出所。
但反过来,如果你是债权人,真金白银借出去了,对方逾期不还,你又不能干瞪眼,那到底该怎么发催债短信,既能起到提醒作用,又不会违法?今天我就从一个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角度,给你讲清楚——合法催收的边界在哪,怎么写一条既专业又有威慑力的催债短信。
很多人以为催债就是要凶、要狠,其实大错特错,真正有效的催收短信,不是靠情绪压制,而是靠逻辑清晰、态度坚定、依法依规。
我经常跟客户说:你的短信不是用来激怒对方的,而是唤醒对方还款意识的。
举个例子,下面这条短信就很典型:
“张先生您好,您于2023年8月15日在我平台借款人民币50,000元,截至今日已逾期62天,尚欠本金及利息共计53,800元,根据合同约定,若您仍未履行还款义务,我们将依法启动诉讼程序,并保留追究您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请尽快联系客服处理,避免影响个人征信及正常生活。”
你看,这条信息有几个关键点:
这种短信,既表达了立场,又不越界,法院看了都觉得你理性克制。
以下这些话术,哪怕你觉得“只是吓唬一下”,一旦留下证据,对方反手就能告你侵犯名誉权、骚扰、甚至寻衅滋事。
🚫 绝对禁止的表达包括:
这些话听着像“江湖手段”,实则全是雷区,尤其是《民法典》实施后,人格权独立成编,法院对骚扰、侮辱、泄露个人信息这类行为判赔越来越严。
去年有个案子,一个人借了两万没还,债主天天发短信说“要让你社会性死亡”,还P图做成“老赖榜”发朋友圈,最后借款人反诉,法院判赔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还得登报道歉。
别以为“我只是催个债”,一不小心就成了侵权方。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特别典型。
当事人李先生通过私人借贷借出10万元,对方逾期半年没还,李先生急了,连续三天发短信:“你不还钱,我就去你女儿学校门口挂横幅!”“你老婆的工作单位我们也知道了,看她还能不能干下去!”
结果对方直接报警,并起诉李先生侵犯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法院审理后认定:虽然存在真实债权债务关系,但李先生的催收方式超出了必要限度,构成对他人生活安宁的侵扰,且含有威胁家庭成员的不当内容。
最终判决李先生赔偿精神损失费3万元,并在本地媒体公开道歉。
你说冤不冤?钱没要回来,反倒赔进去三万,这就是典型的“赢了理,输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民法典》第1024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刑法》第293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
使用暴力、胁迫、限制人身自由、侵入他人住宅或骚扰、跟踪、侮辱等手段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注意:即使你的债务是合法的,催收手段违法,一样可能构成犯罪。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真正的催收高手,从来不用脏话和威胁,而是用专业和底线赢得尊重。
你要让对方明白:我不是怕你,我是讲规矩的人;但你也别挑战我,因为我手里有合同、有证据、有法律。
一条合法合规的催债短信,应该像一杯温水——不烫人,却足以让人清醒。
下次你想发催收信息前,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只要有一个答案是“会”,那就赶紧删掉重写。
合法,是你追债路上最硬的底气。
温馨提示:如果你正面临债务纠纷,不知如何合法维权,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量身定制催收策略,避免好心办坏事,毕竟,讨债的终点是拿回钱,而不是把自己搭进去。
催债短信怎么发才合法?发错了会惹上官司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那种让人浑身发毛的催收短信?“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把你欠款名单发到朋友圈”、“家人朋友一个都别...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