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花发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踩坑反被套路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收到一条来自“有钱花”的短信,开头就是:“您在有钱花的借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没逾期啊!还是说……真忘了哪笔小钱没还? 别急,今...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正吃着饭、刷着手机,一条短信突然弹出来:“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一沉,手一抖,脑子里全是问号:我什么时候借过这笔钱?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是不是诈骗?还是……我真的忘了?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处理过上百起借贷纠纷的律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种“突然被通知逾期”的情况,近年来越来越常见,但背后的原因五花八门,处理方式也大不相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还钱,生怕影响征信,但我要提醒你:越慌越容易掉坑里,正确的做法是冷静应对,按步骤排查。
第一步:确认是不是你本人申请的贷款
回想一下最近几个月有没有在某个APP上点过“借款”、“授信”、“测额度”之类的按钮?有些平台在你授权后,会默认开通小额信贷服务,比如某东金条、某付贷、某呗等,哪怕你没提现,系统也可能自动放款并开始计息。
第二步:查征信报告
打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云闪付”APP,免费查一次个人征信,如果这笔贷款真的上了征信,报告里会有明确记录:贷款机构、金额、放款时间、当前状态,这是最权威的证据。
第三步:核对短信来源是否正规
很多催收公司会伪造银行短信,用“95”开头的号码群发施压,注意看短信末尾有没有官方客服电话?能不能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千万别点击短信里的链接!那可能是钓鱼网站。
第四步:联系贷款平台官方客服
如果你确实记不清了,直接打该机构的官方客服(不是短信里的号码),报身份证核实是否有这笔贷款,正规平台都会有完整记录。
第五步:警惕“被贷款”风险
如果你从未授权、也没留过信息,却莫名背上贷款,那可能涉及身份信息被盗用,这种情况要立刻报警,并向银保监会投诉。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连续两年收到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短信,说她2019年借了8000元一直没还,可她根本没申请过!
我们调取了她的征信报告,发现这笔贷款确实存在,但借款合同上的签名是扫描件,没有原件,也没有面签视频或人脸识别记录,更关键的是,放款当天,李女士正在外地出差,手机定位和机票都能证明她不在开户城市。
我们向法院提交了证据,主张“借贷关系不成立”,最终法院判决:贷款机构未能证明借款人亲自办理业务,存在审核失职,债务无效,李女士不仅摆脱了“老赖”帽子,还获得了精神损害赔偿。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只要有疑点,就要坚决维权,法律不会放过坏人,也不会冤枉好人。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没有真实意思表示的借贷关系不成立。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
处理个人信息必须取得个人同意,未经授权收集、使用身份信息进行贷款申请的,属于违法行为。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
银行及金融机构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导致他人冒名贷款的,监管部门可依法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
出借人仅依据借据、收据等主张债权,借款人提出抗辩并提供初步证据的,出借人应进一步举证。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不是世界末日,但也绝不能视而不见。
核心原则就一条:先核实,再回应;有争议,留证据;被侵权,敢维权。
现在金融科技太发达,一键授权、人脸认证、数据共享,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动负债”,但法律始终站在真相这一边,只要你保持清醒、行动及时,大多数问题都能化解。
✅ 不盲目还款
✅ 不轻信短信
✅ 不忽视征信
✅ 不放弃追责
你是自己信用的第一守护人,别让一时的慌乱,毁了多年的清白。
如果你已经确认被冒名贷款,或者平台拒不撤销记录,建议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别等到被列入失信名单才后悔。
毕竟,信用无价,维权有时限,早一步行动,就多一分主动。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实务案例与现行法律,旨在帮助公众理性应对突发借贷纠纷,如需个案咨询,请携带材料面询,切勿仅凭文章内容自行判断法律责任。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避免踩坑反被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正吃着饭、刷着手机,一条短信突然弹出来:“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