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避免踩坑反被套路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正吃着饭、刷着手机,一条短信突然弹出来:“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一沉,手一抖,脑子里全是问号:我什么时候借过这笔钱?怎么一点...
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贷款逾期调查通知”短信,内容写着“您的贷款已逾期,现启动征信核查程序,请于24小时内联系客服处理,否则将依法追责”,一时间心慌意乱,生怕上了征信黑名单,甚至被起诉,更离谱的是,有人赶紧打过去电话,结果被诱导转账“解冻金”,稀里糊涂被骗了几千块。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必须提醒你:这类短信,不能一看就慌,也不能一概不信,关键是要冷静下来,搞清楚三件事——真假、权利、应对策略,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帮你理清思路,避免在焦虑中做出错误决定。
现在市面上打着“贷款逾期调查”旗号的短信五花八门,有的确实是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发的催收提醒,但更多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骗子伪造的“恐吓式”信息。
怎么辨别?记住三个关键点:
看发送号码
正规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常通过官方短信号码(如95开头)发送短信,如果你收到的是普通手机号、虚拟号段(852、170/171开头),那基本可以判定为非官方渠道,要高度警惕。
看措辞是否极端
“24小时内不处理就起诉”“立即冻结所有账户”“影响子女上学就业”……这些明显带有威胁、夸大其词的表述,往往不符合法律规范,正规机构的催收语言有严格规定,不会使用这种“恐吓战术”。
绝不点链接、不加微信
短信里附带“点击查看详情”“扫码联系专员”的链接?一律别碰!这些链接可能植入木马,盗取你的银行卡信息,真正的法律文书或正式通知,从不会通过短信链接送达。
一句话总结:凡让你立刻行动、制造紧迫感的,多半有问题。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自认理亏,觉得对方说什么都对,但我要告诉你:哪怕你真的逾期了,也依然享有法定权利。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债权人(比如银行)在催收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底线:
换句话说,你有权利要求对方出示借款合同、还款记录、债权转让证明等文件,如果对方拿不出来,那你完全可以质疑其催收资格。
一旦确认自己确实有逾期,也确认对方是正规机构,别逃避,但也别慌,按这四步来:
自查账单
打开APP或登录网银,查清楚到底欠了多少、逾期几天、是否有罚息计算错误。
主动联系官方客服
别通过短信里的联系方式!直接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官网可查),说明情况,表达还款意愿。
协商分期或展期
很多银行对首次逾期、短期逾期的客户都提供“宽限期”或“个性化分期”方案,只要你态度诚恳,通常能谈下来。
保留证据
所有通话录音、短信截图、还款凭证都要保存,万一后续出现纠纷,这些都是你的“护身符”。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收到一条“贷款逾期调查通知”,显示她名下某平台贷款逾期86天,即将上报公安立案,短信里有个QQ号,她加了之后,“客服”说只要交3000元“征信修复金”就能撤销记录。
李女士信以为真,转了钱后对方消失,再一查,根本没这笔贷款!原来她的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了账户,我们后来报警,锁定了一个黑产团伙,他们批量发送伪造短信,专门 targeting 心理脆弱的人群实施诈骗。
这个案子最后追回部分损失,但李女士的精神压力极大,我想说的是:恐惧是骗子最好的帮手,你越慌,他们越得逞。
这些不是摆设,而是你在面对不合规催收时,可以亮出来的“法律盾牌”。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贷款逾期不是原罪,真正危险的,是你在情绪失控下做出错误判断——轻信陌生人、盲目转账、逃避沟通。
面对“贷款逾期调查通知”,请记住我的三字箴言:慢、查、问。
慢下来,别被节奏带偏;
查清楚,信息真假立辨;
问官方,别跟“伪客服”纠缠。
法律从不惩罚诚实的人,它保护的是理性与底线,你只需要保持清醒,依法行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我是张律,一个只讲真话的律师,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别急着百度,先想想我说的这几句——也许就能避开一场风暴。
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避免踩坑反被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贷款逾期调查通知”短信,内容写着“您的贷款已逾期,现启动征信核查程序,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