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花发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踩坑反被套路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收到一条来自“有钱花”的短信,开头就是:“您在有钱花的借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没逾期啊!还是说……真忘了哪笔小钱没还? 别急,今...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银行或贷款平台发来的短信:“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一时间心里打鼓,明明记得自己按时还了啊,怎么就“逾期”了?更有人因为一条短信,急着去还款,结果越还越乱,甚至稀里糊涂多付了几千块利息。
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金融法律律师,我今天就来跟你掰扯清楚:当你收到消费贷款“逾期”短信时,到底该怎么应对?哪些是真逾期,哪些又是“伪催收”套路?
咱们一步步来拆解。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紧张,生怕上征信、被起诉,但你要知道,不是所有“逾期”通知都靠谱,我建议你先做三件事:
查账单,核流水
打开你的手机银行或者贷款App,仔细核对近几个月的还款记录,重点看:有没有自动扣款失败?有没有设置还款提醒?有没有因为卡里余额不足导致系统没扣成功?
很多人以为“设置了自动还款”就万事大吉,但其实如果银行卡余额不够、账户异常或系统故障,照样会逾期,这不是你的主观恶意,但银行可不管这些细节,系统一旦判定未到账,就会触发逾期流程。
确认短信来源是否正规
看短信开头是不是官方号码?比如建行是1069开头的专属号段,招行是95555,如果你收到的是170、171这类虚拟运营商号码,或者短链接让你点“立即还款”,那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或第三方外包催收的骚扰信息。
记住一句话:正规金融机构从不通过短信附链接让你直接还款!
联系官方客服核实
别信短信,直接打贷款平台或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官网能查到),报上身份证和贷款编号,让客服查一下当前状态,如果是系统误判或技术问题,当场就能申诉处理。
这是我办案中最常见的一种纠纷——借款人坚称自己还了,但平台坚称没到账。
举个真实案例:张女士每月15号还某消费贷3000元,一直准时,去年9月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结果因账号输错一位数,钱打到了别人账户,等她发现时,已经逾期12天,平台不仅上了征信,还开始每天爆通讯录催收。
她来找我时情绪崩溃:“我又不是不想还,凭什么影响我信用?”
我说:“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法律上,还款以资金实际到账为准,不是你‘以为’还了就行。”
后来我们调取了转账凭证、沟通记录,证明非恶意拖欠,最终推动平台做了征信异议处理,但过程耗时两个月,身心俱疲。
每次还款后务必保留截图,尤其是跨行转账或第三方代扣的,一定要确认到账再安心。
李先生在某互联网平台借了2万元装修贷,分24期还,某天他收到一条短信:“您已连续逾期3期,即将上报央行征信,请立即登录处理。”
他吓坏了,赶紧点链接准备还款,结果页面要求他先交“滞纳金保证金”800元才能解锁还款通道。
他犹豫了一下,想起之前看过我的普法视频,立马打给我咨询,我一听就知道:这是典型的“伪催收”钓鱼诈骗!所谓“保证金”根本不存在,目的就是骗钱。
我们马上联系平台官方核实,发现李先生其实只晚了两天,且系统已自动扣款成功,并无真正逾期,那条短信来自一个仿冒号段,链接也是高仿官网。
后来我们向工信部举报了该号码,也协助警方追踪到背后的黑产团伙,李先生感慨:“原来一条短信也能设这么多套!”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逾期未还的,应承担违约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
任何机构在催收过程中不得泄露借款人个人信息,不得频繁骚扰、侮辱、恐吓。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的公告》
金融机构在报送征信信息前,应履行告知义务,给予借款人合理的申诉和纠正时间。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明确禁止使用“虚假恐吓信息”“伪造公文”等方式催收。
收到“逾期”短信,别第一反应就是恐慌或立刻还款,记住这五句话:
这个时代,金融服务越来越便捷,但风险也在悄悄升级,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必懂所有金融术语,但一定要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和判断力。
真正的信用,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出问题时,你知道怎么正确解决。
下次再收到“逾期”短信,不妨深呼吸,按我说的步骤走一遍——你会发现,很多“危机”,其实只是虚惊一场。
我是律师老陈,专注金融法律实务十年,关注我,少走弯路,远离套路。
消费贷短信说你逾期?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踩坑反被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银行或贷款平台发来的短信:“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一时间心里打...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