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打架都受了轻伤,这案子法院一般咋判?后续咋整?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王律师,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有时候火气一上来,可能就动了手,结果呢?你伤了我,我也没让你好过,最后一鉴定,两边都是“轻伤”,这时候不少人就懵了:“都受伤了,是不是就扯平了?还用负...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一名处理过不少案子的律师,今天接到一个咨询,挺有代表性的:“律师,我朋友跟人起冲突,把对方打了,鉴定下来是轻伤,对方今年59岁,快60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判刑啊?有没有办法争取个好点的结果?”
遇到这种事儿,当事人和家属肯定都急得不行,尤其是涉及到年龄稍大的被害人,大家心里可能更没底,担心会不会因为对方年纪大而判得更重,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
咱们得明白,“轻伤”不是咱们平时说的“擦破点皮、流点血”那么简单,法律上的“轻伤”有严格的鉴定标准,是由专门的司法鉴定机构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来认定的,一旦构成轻伤,就意味着这事儿可能不是简单的民事赔偿就能解决的,它已经触碰了刑事法律的红线,涉嫌的罪名通常是“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导致他人轻伤,法律上是怎么规定判刑的呢?
根据咱们国家《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法定的量刑幅度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是一个基础刑。
现在重点来了,对方59岁,这个年龄因素会对判刑产生多大影响呢?
从法律规定本身来看,并没有明确说被害人是59岁就必须从重处罚,或者必须从轻处罚,年龄本身不是法定的从重或从轻情节,法官判刑的时候,主要看的是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这并不代表被害人的年龄完全不被考虑,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可能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59岁这个年龄,更像是一个“酌定情节”,也就是说,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情考虑,它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官的判断。
那案子能争取好结果吗?当然能!而且争取的空间往往不小。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反复跟当事人强调的,就是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如果能真诚地向被害人道歉,主动承担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损失,并且和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拿到被害人出具的《谅解书》,这在司法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甚至可能争取到不起诉或者缓刑。
如果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比如双方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引发的,或者是被害人有明显过错,犯罪嫌疑人又是初犯、偶犯,认罪悔罪态度好,那么判缓刑(不用坐牢,在社区接受矫正)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情节更轻,甚至可能检察院会做出不起诉决定。
遇到这种事儿,别慌,也别想着逃避,赶紧想办法弥补,积极配合调查,态度很重要。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就叫老王吧,老王今年55岁,因为一点邻里琐事,跟邻居老李(59岁)吵了起来,越吵越激动,老王一时没控制住,推了老李一把,老李摔倒了,胳膊骨折了,经鉴定是轻伤二级。
案发后,老王也后悔了,赶紧跟家人一起去医院看望老李,垫付了医药费,老李一开始很生气,不愿意原谅,老王就托了居委会的人帮忙调解,自己也多次上门道歉,态度非常诚恳,老王赔偿了老李各项损失共计5万元,老李也出具了谅解书,表示不再追究老王的刑事责任。
到了法院,法官考虑到老王是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较轻,事后积极赔偿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老李对矛盾的激化也有一定责任,最终判决老王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
这个例子里,老李59岁,接近老年,法官在审理时可能会考虑到这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老王积极赔偿谅解的行为,这才是他能争取到缓刑的关键,如果老王没有赔偿,没有取得谅解,那判实刑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把人打成轻伤,对方59岁,这个案子的判刑,核心还是看故意伤害罪本身的犯罪情节,以及犯罪后的态度和赔偿谅解情况,59岁这个年龄可能会被法官在量刑时酌情考虑,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重点记住几点:
遇到这种事,别自己扛着,及时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让律师根据具体案情给出专业的指导和辩护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最好的结果,法律是严肃的,但也给了犯错后弥补和改过自新的机会。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有其他法律问题,也欢迎大家继续交流。
把人打成轻伤,对方59岁,这案子一般怎么判?能争取好结果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一名处理过不少案子的律师,今天接到一个咨询,挺有代表性的:“律师,我朋友跟人起冲突,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