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催收短信,结果反被告了?这事儿到底谁在理?

金融债务34秒前1

一觉醒来手机炸了,十几条短信接连弹出,全是“紧急通知”“最后警告”“已移交法务处理”这类字眼,语气严厉得像法院传票提前到了,更离谱的是,你刚想喘口气解释几句,对方却转头把你给告了——不是你欠钱不还,而是你“侵犯名誉权”?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唐?但现实中,还真有人就这么栽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个真实又扎心的话题:贷款逾期后收到催收短信,本来是自己理亏,怎么反而成了被起诉的一方?是平台越界施压?还是我们误解了法律边界?别急,听我慢慢给你掰扯清楚。

贷款逾期收到催收短信,结果反被告了?这事儿到底谁在理?


你以为的“正常催收”,可能早就踩了红线

很多人觉得,欠钱还债天经地义,平台发几条短信催你还款,再正常不过,可问题是,“催收”这两个字,不是你想怎么收就怎么收的,法律上对催收行为有明确限制,尤其是信息内容、发送频率、沟通方式这些细节,一旦越界,就从“合法维权”变成了“侵权行为”。

举个例子:

小李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和网贷一共逾期了两万多,催收公司开始轮番轰炸:

  • 每天早上6点准时发短信:“再不还款,明天上门抓人!”
  • 给他所有通讯录联系人发消息:“你朋友小李欠钱跑路了,快劝他还钱!”
  • 短信里还P了他的“通缉令”图片,配文“老赖公示”。

小李精神崩溃,去报警也没用,因为对方没直接暴力威胁,但他一咬牙,反过来把催收公司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侵犯名誉权、隐私权、人格尊严

结果你猜怎么着?法院判了:催收公司败诉,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公开道歉。

为什么?因为那些短信已经超出了“提醒还款”的范畴,属于侮辱性、恐吓性传播,而且未经同意向第三方泄露债务信息,严重违反《民法典》相关规定。


以案说法:一次“合理催收”的翻车现场

来看一个真实判决案例(简化版):

原告张某因车贷逾期3个月,被某金融公司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连续7天每天发送5条以上短信,内容包括:“张某已被列入全国失信名单”“子女将无法上重点学校”“警方即将立案通缉”,催收人员还多次拨打其母亲电话,称“儿子在外面借高利贷赌博”。

张某从未涉赌,也未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他愤而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院审理认为:

  1. 催收短信内容严重失实,虚构法律后果;
  2. 向无关第三人(母亲)披露债务信息,构成侵犯隐私权
  3. 使用“通缉”“赌博”等词汇,带有明显贬损意味,构成名誉侵权

最终判决:被告公司赔偿8000元,并在本地报纸刊登致歉声明。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催收可以存在,但必须守规矩,一旦越界,哪怕你是债权人,也可能从原告变成被告。


法条链接:这些红线碰不得!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催收行为必须遵守以下底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 《民法典》第1024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金协会发布)明确规定: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语言、不得伪造公检法文书。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17条:处理个人信息需取得同意,且应限于必要范围,不得过度披露。

换句话说,催收只能针对债务人本人,在合理时间、通过合法方式、使用客观陈述进行提醒,一旦夹杂虚假信息、情绪化攻击或扩散至亲友圈,就不再是“催收”,而是“网络暴力”。


律师总结:理性面对逾期,也要守住法律底线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欠钱确实不该拖,但催收也不能为所欲为。

如果你是借款人,

  • 逾期不可怕,逃避才危险,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分期、展期,往往比硬扛强得多;
  • 遇到骚扰式催收,别忍气吞声,保存证据(短信截图、通话录音),及时投诉到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必要时提起诉讼;
  • 法律不会偏袒“老赖”,但也绝不会纵容“暴力催收”。

如果你是出借方或催收机构,更要明白:

  • 追债的目的不是羞辱人,而是拿回钱,手段违法,赢了官司也会输掉信誉;
  • 一条越界的短信,可能换来十倍赔偿;一次不当的群发,足以让企业登上热搜被口诛笔伐。

说到底,债务关系的本质是契约,而维系契约的,不只是金钱,更是规则与尊重

所以下次当你收到那条写着“再不还钱就让你社会性死亡”的短信时,先别慌,也别怒,冷静下来问一句:
“你说的,是真的吗?发给我妈,经我同意了吗?‘通缉’两个字,是你能随便用的吗?”

最有力的反击,不是骂回去,而是拿起法律武器,轻轻一句:“你已违法,请自重。”

这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底气。

贷款逾期收到催收短信,结果反被告了?这事儿到底谁在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车贷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三步自救法帮你稳住征信、避免被起诉
« 上一篇6分钟前
逾期通告函在哪里?专业人士教你巧妙应对债务危机
下一篇 »19秒前
×
06
2025 10

贷款逾期收到催收短信,结果反被告了?这事儿到底谁在理?

一觉醒来手机炸了,十几条短信接连弹出,全是“紧急通知”“最后警告”“已移交法务处理”这类字眼,语气严厉得像法院...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