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朋友贷款结果逾期被起诉?这义气你担得起吗?
咱们平时聊天,总有人说:“兄弟,帮我个忙,贷个款,走个账,我按时还,不耽误你一分一毫。”听起来好像没啥大不了,签个字、录个脸、点个同意,几分钟的事儿,可一旦对方还不上钱,银行一纸诉状递到法院——被告是...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好心帮亲戚、朋友在银行或网贷平台签了个字,做个担保,或者干脆以自己的名义贷款转借给他们用,一开始大家都客客气气,说“我按时还,绝不连累你”,可没几个月,对方开始拖着不还,催收电话打到你头上,征信开始变花,最后竟然收到法院传票:你,被告了。
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又没花钱,凭什么告我?”
但现实很残酷——法律只看合同签字那一刻,谁签的字,谁就是责任人。

今天我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当你出于情义帮别人贷款,结果对方逾期不还被起诉,你该怎么办?有哪些坑必须避开?又有哪些权利可以争取?
很多人误以为:“我只是出个名字,钱是TA用的,该还的也是TA。”
错!大错特错。
从法律角度看,只要你作为借款人或担保人在合同上签了字,你就和金融机构建立了合法的借贷关系,银行不管实际用款人是谁,它只认合同上的名字,一旦逾期,金融机构有权直接向你追偿,包括本金、利息、违约金,甚至律师费和诉讼费。
举个常见场景:
你帮表弟申请了一笔10万的消费贷,他口头承诺每月还,结果半年后他失业了,彻底断供,银行先是短信催你,接着打电话,最后把你告上法庭,法院判决你偿还全部欠款及利息,即使你事后去告你表弟,那也是另一层法律关系了——你现在背的债,一分都少不了。
别慌,就算已经被起诉,也还有补救空间,记住以下三步:
第一步:立即收集证据
哪怕当初是口头约定,也要尽力找出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录音等能证明“实际用款人是对方”的材料,比如你把贷款打给了他,备注“XX借款”,这些都能成为后续追偿的关键证据。
第二步:积极应诉,别当“缺席被告”
很多人收到传票觉得丢脸、逃避,干脆不理会,结果法院缺席判决,直接判你还钱,强制执行你的工资、银行卡、房产。
正确做法是:准时出庭,提交答辩状,说明实际情况,哪怕不能免除还款责任,也能为后续向实际用款人追偿打下基础。
第三步:考虑反向追偿
你还完钱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向那个“实际借钱的人”追讨,只要证据充分,法院大概率会支持你,但这需要提前布局,否则到时候“人去楼空”,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帮发小做贷款担保,金额35万,用于开奶茶店,结果店没开两个月就倒闭,朋友失联,银行多次催收无果,直接将张先生和朋友一起起诉。
张先生一开始觉得自己只是“签个字”,没拿钱,不该承担责任,开庭时情绪激动,说“我是被骗的!”但法官明确指出:担保合同合法有效,签字即视为自愿承担连带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张先生承担全部还款义务,更糟的是,由于他名下有套房子,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房子被查封拍卖,还完贷款后只剩几万块剩余。
后来我们帮他另案起诉那位朋友,虽然胜诉了,但对方早已负债累累,名下无财产,执行不了,张先生不仅损失了房子,征信也被拉黑,五年内无法再贷款。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情义无价,但法律无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
简单说:你签了字,共同责任人”,银行可以直接找你要钱,不管你有没有实际使用这笔钱。
我常说一句话:你可以善良,但不能没有法律意识。
帮别人贷款,本质上是你用自己的信用、资产去为别人的债务做抵押,这不是“举手之劳”,而是一次高风险的信用出借行为。
如果你真想帮忙,记住这几点:
法律不会因为你是“好心人”就网开一面,但它会为有准备、懂规则的人撑腰。
下次有人跟你说:“兄弟,帮我贷个款,我肯定按时还。”
你可以笑着说:“行,咱先把协议签了,公证也做了,我不信你,但我信法律。”
这才是真正的成熟,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真实案例与实务经验,旨在普及法律常识,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如有类似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切勿拖延应对。
帮朋友贷款结果逾期被起诉?别慌,先搞清这3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好心帮亲戚、朋友在银行或网贷平台签了个字,做个担保,或者干脆以自己的名义贷款转借给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