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贷却收到逾期信息是真的吗?警惕新型诈骗手段!
不少网友反映自己明明没有借过网贷,却突然收到催收短信或电话,声称“贷款逾期”“即将上征信”,甚至威胁要“起诉”,这种突如其来的信息让人一头雾水,甚至引发恐慌。没有网贷却收到逾期信息,到底是怎么回事?是...
“尊敬的客户,您在某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移交警方处理!”
紧接着还附上一个链接,点进去一看,页面做得跟正规平台一模一样——账户信息、欠款金额、倒计时催收提示……全都清清楚楚,你心头一紧,赶紧点进去准备还款,结果发现要先交一笔“解冻金”或“保证金”。
这时候,你才反应过来:我根本没在这平台贷过款啊!
别慌,这不是你记错了,而是你中招了——这就是典型的冒充贷款机构发送的诈骗短信。
当然能报!而且强烈建议马上报!
很多人觉得:“我又没被骗钱,就是收到条短信,警察会管吗?”
错!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骚扰了,而是精准的电信网络诈骗前奏,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诱导他人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可能构成诈骗罪,即便你还没转账,只要对方实施了诈骗行为,公安机关就有权介入调查。
更关键的是,这类短信往往背后藏着庞大的黑产链条:
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姓名、手机号甚至身份证信息,伪造贷款合同、逾期通知,目的就是让你产生恐慌心理,一步步落入圈套。
一旦收到这类短信,尤其是带有链接、要求扫码、填写银行卡信息或者转账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慌张,而是截图保存证据,并立即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报案。
你以为自己没借过网贷就不会被盯上?大错特错。
这些骗子根本不核实你是否真有贷款记录,他们的策略是“广撒网、捞大鱼”——
用自动化系统群发短信,内容模板统一但极具迷惑性,
他们赌的就是:总有几个人因为紧张、害怕征信受损而主动联系“客服”,然后一步步掉进陷阱。
更有甚者,他们会伪造所谓的“法院传票”“公安协查函”,甚至给你打来语音电话,语气严厉地说:“再不还款就要上门抓人!”
这种精神压迫下,不少人真的吓得立马转钱。
记住这几个关键特征,帮你快速识别:
✅发件号码异常:不是官方客服号,而是+82、+66等境外号码,或一长串数字的虚拟号段。
✅含有短链接:如 t.cn/xxxxx、dwz.cn/xxxxx 等,点击后跳转到非官方页面。
✅威胁恐吓语气重:动不动就说“立案侦查”“上门抓捕”“影响子女政审”。
✅要求先行付款:说什么“缴纳保证金”“解冻账户费”“信用修复金”,全是骗局话术。
✅无具体贷款信息:没有合同编号、放款时间、还款明细等真实数据。
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催收债务,更不会要求你扫码还款或转账到私人账户。
去年年底,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京东金融的贷款已逾期7天,即将移交公安机关立案。”
她明明记得自己没在京东借钱,但点开链接后,网页显示她的名字、身份证号、贷款金额8.6万元,还有红章盖着的“催收通知书”。
她越看越怕,连忙点了“在线客服”,对方自称是“风控专员”,说可以帮她撤销案件,但需要先交2万元“诚信保证金”,等系统审核通过后返还。
李女士正准备转账时,想起之前看过反诈宣传,便打电话给京东金融官方客服核实,结果被告知:根本没有这笔贷款记录,页面是假的!
她随即报警,警方顺藤摸瓜破获了一个藏匿在东南亚的诈骗团伙,该团伙半年内发送类似短信超百万条,涉案金额上千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恐惧是骗子最好的武器,冷静才是最锋利的盾牌。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也规定: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哪怕你没被骗钱,只要对方发了这种带有威胁性质的虚假信息,就已经触犯法律,警方完全可以依法查处。
最后提醒一句:
你的征信好不好,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就知道;
有没有贷款,打开支付宝、微信、各大银行APP一看便知。
别让一条短信,搅乱你的心神,更别让它掏空你的钱包。
遇到“贷款逾期”短信,别犹豫——
能报警,该报警,必须报警!
“尊敬的客户,您在某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移交警方处理!” 紧接着还附上一个链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