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交社保,用补贴代替,员工真的赚了吗?
大家好,我是张律师,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职场中常见但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公司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而是用一笔补贴来代替,听起来好像员工多拿了点现金,挺划算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律师,我经...
面试时,公司说“我们不给员工交社保,但每月多给你一笔补贴,这样你到手工资更高,多划算!”听起来好像双赢,但仔细一想,心里总有点打鼓——这真的没问题吗?我就以律师的身份,跟你聊聊这个话题,咱们用大白话,把法律那点事儿说清楚,帮你避开那些隐藏的坑。
社保,说白了就是国家给咱们的“安全网”,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它可不是可有可无的“福利”,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根据中国法律,公司必须给员工缴纳社保,这是强制性的,不能随便用现金补贴来代替,为什么?因为社保背后是长远保障,比如你老了能领养老金、生病了能报销医疗费,如果公司不交社保,只给补贴,短期看你可能多拿了几百块钱,但长远来看,等于把风险全甩给了你自己,想想看,万一哪天你生病住院,没有医保报销,那点补贴够用吗?更别说退休后,养老金缺口会让你后悔莫及。
公司这么做,往往是出于省钱或规避责任,有些小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会玩这种“擦边球”,甚至跟员工签协议,说“双方自愿”,但法律上,这种协议基本无效!因为社保是公共利益,不能由个人和公司私下“交易”,员工如果同意了,表面上是得了实惠,实则放弃了法律保护,现实中,很多员工因为不懂法,或者迫于就业压力,就糊里糊涂答应了,可一旦出问题,比如发生工伤,公司可能翻脸不认账,那时你再维权,就难上加难了。
核心思想就一句话:不交社保给补贴,是违法的短视行为,千万别贪小便宜吃大亏,咱们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具体看看这事儿有多严重。
记得去年我代理的一个案子,小李在一家快递公司打工,公司说“交社保太麻烦,我们每月多给你500块补贴,你自己处理吧”,小李觉得工资高了,就答应了,结果干了半年,他送货时摔伤了腿,住院花了好几万,当他去找公司报销时,公司却说:“咱们有协议,补贴里包含了风险补偿,你自己负责。”小李傻眼了——那点补贴连医药费零头都不够!后来他找到我,我们起诉了公司,法院判决很清楚:公司必须补缴社保,并赔偿小李的医疗损失,法官指出,社保是强制性制度,任何“补贴代替”的协议都无效,公司不能以员工“同意”为由免责,这个案子最后公司赔了钱,还受了行政处罚,小李虽然赢了,但耽误了治疗,身心俱疲,你看,一时的“划算”,可能换来一辈子的麻烦。
说到法律依据,主要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这意味着,交社保是公司的硬性责任,没得商量,第六十条强调,社保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公司不能单方面用现金替代,如果公司不交,员工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维权,比如要求补缴或解除合同并索要赔偿,简单说,法律就是你的“护身符”——它不认“补贴”这种小聪明,只认白纸黑字的义务。
作为律师,我最后唠叨几句:社保不是小事,它关乎你的生老病死,公司不交社保给补贴,看似“灵活”,实则是法律雷区,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别犹豫,坚持要求公司依法缴纳,万一已经中了招,赶紧收集证据,比如工资条、聊天记录,咨询专业律师,法律是站在你这边的,贪图短期利益,往往会牺牲长远安全,工作是为了更好生活,可别让“小聪明”毁了你的保障,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有啥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公司不交社保,用补贴代替,真的合法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面试时,公司说“我们不给员工交社保,但每月多给你一笔补贴,这样你到手工资更高,多划算!”听起来好像双赢,但仔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