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社保补现金,这笔划算账真的划算吗?
老张最近遇到件“好事”。 新公司老板拍拍他肩膀说:“咱签个协议,每月不交社保,直接多补你2000块现金,你到手更多,我省事,双赢!” 老张心里拨起了算盘:社保扣完每月少拿好几千,现在直接拿现金,岂...
“0利息分期”“每月仅需XXX元”……商家用这些诱人的广告吸引消费者选择分期付款,但很多人签完合同才发现,自己掉进了“隐形费用”的坑,分期付款看似减轻了经济压力,但如果没搞清楚合同细节,可能会让你多付不少冤枉钱!
很多商家宣传“免息分期”,但实际会收取“分期服务费”或“手续费”,折算下来年化利率可能比银行贷款还高。
一旦忘记还款,违约金可能高达未还金额的5%-10%,甚至影响个人征信。
有些合同规定,提前结清分期仍需支付剩余手续费,相当于“强制消费”。
如果商品有质量问题,商家可能要求你先还清分期,再处理售后,维权成本高。
某些分期协议默认勾选“自动续费”或“信用升级”,稍不注意就会被扣款。
小王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一台8000元的手机,选择“12期免息分期”,但合同里却有一行小字:“分期服务费每月0.6%”,小王没仔细看就签字了,结果一年下来多付了576元服务费,实际年利率高达7.2%,比银行信用卡分期还高!
律师分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必须明确告知分期真实成本,否则涉嫌欺诈,小王可以主张退还多收费用,但关键在于能否证明商家未尽到提示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明码标价,不得虚假宣传或隐瞒重要信息。
《民法典》第496条
格式条款中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16条
金融机构不得强制捆绑销售,需清晰披露实际年化利率。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分期付款的核心逻辑是“用未来的钱换现在的享受”,但千万别让“享受”变成“负债”!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分期付款真的划算吗?这5个法律陷阱你可能不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分期付款的“甜蜜陷阱”:你了解多少? “0利息分期”“每月仅需XXX元”……商家用这些诱人的广告吸引消费者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