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不交社保,自己存2500元?这真的划算吗?

普法百科35秒前1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闲聊,说起他们公司有几个年轻同事,觉得社保“不划算”,想着每个月不交社保、自己存下那笔钱——比如每月存个2500块,“说不定以后用起来更自由”,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钱在自己手里,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还能灵活投资,但作为一名律师,我必须说:这种想法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人生隐患

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尤其是刚工作的年轻人,或者自由职业者,他们觉得社保缴费比例高、未来政策不确定,还不如自己管钱,但问题是,社保真的只是一笔“可省则省”的支出吗?显然不是,社保是一种法定的社会保障机制,它背后连着的是你未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甚至生育等一系列权益,如果你选择不交,表面上看好像每月多出了2500元可以支配,但长期来看,你失去的远不止这些。

每月不交社保,自己存2500元?这真的划算吗?

首先从法律角度看,为员工缴纳社保是企业的法定义务,而不是可谈可不谈的福利,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如果单位不交或者员工主动要求不交,都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查实,单位要补缴还要交滞纳金,而员工则可能面临权益落空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社保的本质是一种“共济型”保险,它不只是你自己存钱,而是通过社会统筹来实现风险分担,比如医疗保险,万一发生大病,你自己存的2500元可能根本不够用,但医保却能帮你覆盖一大部分,再说养老保险,现在每月交的社保,其实是在为将来退休做储备,尤其是养老金会随着社会平均工资调整,这是个人储蓄难以比拟的。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自已投资,收益可能更高?”但说实话,绝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的理财能力和纪律,能不能坚持存钱、能不能跑赢通胀,都是未知数,而社保却有国家信用背书,具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别忘了,人生还有失业、工伤等不确定风险,这些保障可不是光靠每月2500元存款就能覆盖的。


以案说法:小王的教训

举个例子,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咨询案例:小王是一名设计师,公司提出“不交社保的话,每月多发2000元”,小王觉得划算就答应了,自己每月也坚持存2500元,打算用来理财,结果三年后,小王生病住院,手术费花了8万多,因为他没有医保,全部自费,之前的存款一下子见底,而之前公司“省下”的社保费,其实远不够覆盖这次医疗开支,更麻烦的是,由于公司没给他交社保,他还无法享受病假期间的工资保障,后来小王想起诉公司,但因为当初签了“自愿不交社保”的协议,维权过程异常艰难。

这个案例很典型:短期看似乎“赚了”,但风险来临时,没有社保就等于失去了一层安全网,而你自已存的钱,很可能根本应付不了大风险。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六十三条进一步规定: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这意味着,即使用人单位和员工协商一致不交社保,仍然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可能面临补缴、罚款和滞纳金;员工则可能无法正常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每月不交社保、自已存2500元,表面上像是“精明操作”,实则是在用眼前的短期利益去赌未来的重大风险,社保不仅是一种法律制度安排,更是一种社会保护机制,作为律师,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主动放弃社保,哪怕你现在觉得这笔支出有点“亏”,长远来看,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风险投资之一。

如果你真的希望优化个人财务,不妨在社保之外,再额外做一些理财储备——比如定投指数基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等,但请记住,社保是底線,是安全网,而不是可选项,理性规划未来,既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也要善用制度的保障。

你才能真正做到——不慌不忙,安心生活。


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实务经验撰写,仅供一般性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律师。

每月不交社保,自己存2500元?这真的划算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网贷逾期十几天左右会怎样?后果比你想象的严重!
« 上一篇4分钟前
×
15
2025 09

每月不交社保,自己存2500元?这真的划算吗?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闲聊,说起他们公司有几个年轻同事,觉得社保“不划算”,想着每个月不交社保、自己存下那笔钱——比...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