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他人轻伤,却没赔偿能力,该怎么办?
生活中,有时候一时冲动或者意外,可能就造成了他人身体受伤,如果经过鉴定,伤情达到了“轻伤”级别,那这事儿可就不单单是赔钱那么简单了,已经涉嫌刑事犯罪,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故意伤害罪”,这时候,很多人就会...
生活中,谁也不想遇到麻烦事儿,但有时候,意外就是这么不期而遇,可能是你搬东西时没留神碰倒了旁边的人,也可能是在运动场上一个不小心撞到了队友,结果对方一检查,说是“轻伤”,这时候,你心里肯定特着急:“我真不是故意的啊!这该怎么办?会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不是故意”造成他人轻伤,在法律上到底会怎么处理,咱们又该如何应对。
咱们得把“不是故意”这个前提给掰扯清楚,在法律上,伤害他人的行为,根据主观心态的不同,分为“故意”和“过失”,有时候甚至可能是“意外事件”。
“故意”就不用多说了,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伤害,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那性质就比较严重了,可能会涉及到故意伤害罪,但咱们今天聊的是“不是故意”,这通常指的就是“过失”或者“意外”。
“过失”呢,又分两种: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你应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伤害,但因为疏忽大意没预见到;另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就是你已经预见到了,但轻信自己能避免,结果还是发生了,你在小区里倒车,觉得后面没人,没仔细看就倒,结果撞到了突然跑出来的小孩,这就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意外事件”则是指,你根本不可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伤害,完全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一般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了。
“不是故意”造成了他人“轻伤”,会有什么法律后果呢?
民事赔偿责任是跑不了的(除非是意外事件且无过错):不管你是过失还是什么情况,只要给别人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并且你的行为和这个伤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那么民事赔偿这一块,通常是免不了的。 赔偿的范围一般包括:医疗费(这是大头,包括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等)、误工费(如果对方因为受伤没法上班,耽误了工作)、护理费(如果需要人照顾)、交通费(看病就医的交通费用)、营养费(为了恢复健康需要补充营养的费用)等等,具体赔多少,要看对方的实际损失有多大,以及你的过错程度。
一般不构成刑事责任:咱们国家《刑法》里规定的“故意伤害罪”,要求是“故意”,对于“过失”造成他人伤害的,只有达到“重伤”程度,才有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仅仅是“轻伤”级别,过失行为一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你确实不是故意的,对方也只是轻伤,那刑事犯罪这根弦儿可以先松一松,但民事赔偿的责任意识一定要绷紧。
可能涉及行政责任吗?这就得看具体情况了,如果你的行为虽然不是故意,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某些规定,比如在公共场所打闹嬉戏不小心伤到人,情节比较严重,公安机关可能会对你进行一些行政处罚,比如罚款或者警告,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主要还是以民事赔偿为主。
那万一真遇到这种事儿,到底该“怎么办”呢?
以案说法:
小王和小李是同事,在公司篮球场上打篮球,一次激烈的争抢中,小王高高跳起抢篮板,下落时不小心用手肘撞到了小李的鼻子,导致小李鼻骨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小李又疼又气,要求小王赔偿。
分析:小王撞人这个行为,显然不是故意的,他的目的是抢球,而非伤害小李,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过失”,更准确地说,可能是一种“过于自信的过失”(他可能觉得自己能躲开,但没躲开)或者“疏忽大意的过失”(没预料到会撞得这么重)。 由于只是造成了轻伤,小王不构成刑事责任,但小李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小王是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后来,在公司领导的调解下,小王主动向小李道歉,并承担了小李全部的医疗费用和一部分误工费,小李也表示谅解,双方握手言和。
法条链接(相关核心法条,具体请自行搜索相关法条全文):
律师总结:
“不是故意”造成他人轻伤,虽然大概率不会坐牢,但民事赔偿的“锅”通常是甩不掉的,核心在于“过失”与否以及“过错程度”。
遇到这种事,千万别慌,更别跑!积极救助、诚恳道歉、主动协商赔偿,这才是正道,毕竟,谁也不想遇到意外,但出了意外,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把事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双方协商不成,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来公正裁决,和气生财,和谐解决才是王道。
不小心造成他人轻伤,法律上会怎么处理?,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生活中,谁也不想遇到麻烦事儿,但有时候,意外就是这么不期而遇,可能是你搬东西时没留神碰倒了旁边的人,也可能是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