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分是什么意思?法律上的处分权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处分”这个词,处分财产”“学校给予处分”等,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处分”在法律上的具体含义。处分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法律上,处分权又包含哪些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
免除职务不是处分,也就不存在是否为最轻处分的说法。它与处分有着不同的性质和适用情形。
在公职人员管理体系中,免除职务和处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免除职务指的是免去某人所担任的职务,它本身不带有惩戒性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调动、任职期满、机构改革等正常的组织人事安排。例如,某干部因工作需要从一个部门调到另一个部门,就需要免除其原部门的职务。又或者机构进行调整,某些职务被撤销,相关人员的职务也会被免除。
而处分则是对公职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一种惩戒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政务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这些处分都有各自的适用情形和影响期。警告是最轻的政务处分,适用于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公职人员,警告的影响期为六个月。在受警告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但工资档次不受影响。
开除则是最严重的处分,意味着公职人员将失去公职身份。当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情节严重,已不适合继续留在公职队伍时,就会给予开除处分。由此可见,免除职务和处分有着本质区别,免除职务只是职务上的一种调整变动,不涉及对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评价和惩戒,所以不能将免除职务与处分放在一起比较谁轻谁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七条
政务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第八条
政务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六个月;
(二)记过,十二个月;
(三)记大过,十八个月;
(四)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十八条
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法律解析: 免除职务不是处分,也就不存在是否为最轻处分的说法。它与处分有着不同的性质和适用情形。 在公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