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拖欠工资别慌!手把手教你如何申请劳动仲裁(附全套证据清单)
辛辛苦苦工作却遭遇拖欠工资?别忍气吞声!劳动仲裁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护身符”。今天一文讲清劳动仲裁全流程,教你用法律武器拿回血汗钱!建议收藏转发,关键时刻用得上!一、劳动仲裁关键步骤:4步走稳赢!明确...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等事由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可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此外,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仲裁时效的一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这意味着当事人需要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例如,员工被公司无故克扣工资,从其得知工资被克扣的那一天开始计算,在一年之内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仲裁时效的中断。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如果出现了特定的情形,仲裁时效会发生中断。这些情形包括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比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书面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像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又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用人单位承诺会在一定期限内支付拖欠的工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也就是说,中断后又会重新开始计算一年的仲裁时效。
仲裁时效的中止。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比如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当事人无法及时申请仲裁,或者当事人突发重大疾病在治疗期间无法申请仲裁等。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特殊情况。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这是为了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用人单位利用时效规定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责任。但是,如果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这是考虑到劳动关系终止后,劳动者有了更明确的维权时间点,需要在合理的期限内主张自己的权利。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律解析: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