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每月21.75天是怎么算出来的

普法百科8小时前2
法律解析:

劳动法规定的每月21.75天是由全年月平均计薪天数得来,计算方式是(365天 - 104天)÷ 12个月 = 21.75天。

在劳动法律体系中,21.75天这个数据有着重要意义,它是用于计算日工资、加班费等薪酬相关问题的关键依据。首先要明确,一年总共有365天,而劳动者依法享受的休息日为双休日,也就是每周有2天休息时间,一年大约有52周,所以休息日的天数为52×2 = 104天。

计薪天数的计算逻辑是要排除掉休息日,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定节假日虽然劳动者不工作,但用人单位依然需要支付工资,所以在计算时法定节假日是包含在内的。

按照这样的逻辑,一年的计薪天数就是365天减去104天休息日,得到261天。为了便于计算每月的平均计薪天数,就将这261天平均分配到12个月中,即261÷12 = 21.75天。

举个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假设某劳动者月工资为5000元,那么他的日工资就是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即5000÷21.75 ≈ 229.89元。如果该劳动者在某休息日加班一天,且用人单位无法安排补休,按照法律规定,需要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那么这一天的加班费就是229.89×2 = 459.78元。

所以,每月21.75天这个数据对于准确计算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劳动薪酬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数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二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分享举报
灵活就业协议怎么签
« 上一篇8小时前
怎么判断双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下一篇 »8小时前
×
14
2025 09

劳动法规定每月21.75天是怎么算出来的

法律解析: 劳动法规定的每月21.75天是由全年月平均计薪天数得来,计算方式是(365天 - 104天)÷...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