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网贷被起诉传票照片?先别慌,教你这样辨真假!

金融债务34秒前1

哎,你还别说,现在这手机里的信息真是五花八门,有时候冷不丁就收到个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点开一看,好家伙,一张“法院传票”的照片,上面还写着你的名字、身份证号,说你因为网贷逾期被起诉了,再不还钱就要强制执行,甚至要坐牢!是不是一下子心就提到嗓子眼了,手脚冰凉?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收到这种“网贷被起诉传票”照片,到底该怎么办。

收到网贷被起诉传票照片?先别慌,教你这样辨真假!

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常识:法院送达传票,是非常严肃和规范的法律程序,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就发个照片给你!这通常是催收的一种手段,而且很可能是不正规的催收。

怎么分辨这些“传票照片”的真假呢?

  1. 看“送达方式”:正规的法院传票,一般会通过EMS法院专递邮寄给你,上面会有法院的鲜红公章、具体的案号、开庭时间、地点、承办法官联系方式等信息,并且需要你签收,极少数情况下,法院也可能会通过你预留的手机号发送电子送达链接(通常是通过12368诉讼服务平台),但绝对不是直接发一张模糊的照片!
  2. 要素”:真正的传票,信息会非常完整清晰,包括案号、案由、当事人基本信息、开庭时间、地点、应到场所、承办法官及联系方式、法院的院印(清晰的红色公章)、签发人、送达人等等,如果照片上的“传票”信息模糊不清,缺东少西,甚至连个正经公章都没有,或者公章一看就是P的,那十有八九是假的。
  3. 看“发送主体”:法院会用官方的固定电话联系你,或者通过12368司法服务热线,那些用个人手机号、陌生短信平台发来的“传票照片”,可信度基本为零。
  4. 看“后续要求”:假传票后面往往会跟着一些威胁性的话语,不立即还款就抓人”、“联系XXX协商减免”,并附带一个所谓的“协商电话”,这明显就是催收的套路,想吓唬你赶紧掏钱。

以案说法:

前阵子小王就遇到了这事儿,他之前有笔网贷确实逾期了一段时间,心里正犯嘀咕呢,就收到一条短信,附了一张“传票”照片,上面有他的名字,写着“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我院已受理,特此传唤”,还盖了个模糊不清的“法院公章”,小王当时就吓懵了,赶紧按照短信里留的电话打过去,对方自称是“法院调解中心”的,说只要小王立刻还清欠款,就能“撤诉”,否则马上开庭,让他“牢底坐穿”,小王越听越怕,差点就把钱转过去了,还好他老婆留了个心眼,让他先别急,赶紧通过官方渠道查一查,后来小王通过当地法院的官方网站和12368热线查询,根本没有所谓的案件受理信息,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差点就中了骗子的圈套!

相关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通过电子方式送达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受送达人提出需要纸质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送达信息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电子送达也不是发个照片这么简单,有严格的程序和确认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 关于传票的具体样式和送达规范,各地法院可能有细微差别,但核心要素和送达程序是统一的,你可以通过中国法院网 (www.chinacourt.org)或当地法院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律师总结:

所以啊,当你收到所谓的“网贷被起诉传票”照片时,记住以下几点:

  1. 保持冷静,不要恐慌:催收的目的就是让你害怕,从而达到他们快速回款的目的。
  2. 仔细甄别“传票”真伪:从送达方式、内容要素、发送主体等方面初步判断,正规传票信息完整、有清晰公章、通过法定程序送达。
  3. 官方渠道核实是关键: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收到任何疑似法院文书的通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拨打12368全国法院诉讼服务热线,或者登录当地法院官方网站、前往法院立案庭进行查询核实,千万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陌生电话!
  4. 切勿随意转账:凡是要求你立即转账到某个私人账户“和解”、“撤诉”的,基本都是骗局。
  5. 网贷逾期了怎么办:如果确实存在网贷逾期,建议主动与正规的贷款平台沟通协商还款计划,而不是逃避,即使真的被起诉了,法院也会给你送达正式的法律文书,给你答辩和应诉的权利。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传票照片”,咱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被轻易吓倒,擦亮眼睛,学会辨别,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收到网贷被起诉传票照片?先别慌,教你这样辨真假!,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年收入到底怎么算?工资、奖金、副业…一个都别漏!
« 上一篇3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