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自愿不交社保,企业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各位企业主和HR朋友们,不知道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新入职的员工主动提出不想缴纳社保,希望公司把社保折现直接发到工资里,很多企业觉得这样既省事又省钱,员工也乐意,似乎是个“双赢”的选择,但从法律角度看,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区,潜藏着严重的法律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并附上一份实用的说明范文。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并不因员工的个人意愿而免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意味着,即使员工自愿出具书面声明表示放弃社保,这样的声明在法律上也是无效的。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有员工,特别是一些流动性较大的基层岗位员工,出于眼前利益考虑(比如希望每月到手工资多一些),向公司提出不交社保的请求,企业如果接受了,看似满足了员工需求,节省了成本,实则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一旦该员工日后反悔,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企业几乎百分之百会败诉,后果将非常严重:企业不仅需要为员工补缴全部欠缴的社保费用,还通常需要支付一笔高额的滞纳金,更重要的是,如果员工因此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还可能面临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真是得不偿失!
当员工确实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企业应该如何规范处理,既尊重员工意愿,又能最大限度保护自身权益呢?关键在于做好沟通、警示风险并留存证据,下面是一份可供参考的《关于员工申请不缴纳社会保险的说明》范文,它并非为了规避法律义务,而是作为一道重要的“防火墙”,证明企业已履行告知义务,员工知晓其风险。
关于不缴纳社会保险的说明范文
尊敬的[公司名称]人力资源部:
本人,[员工姓名](身份证号:[_________]),于[年]月[日]正式入职公司,担任[岗位名称]一职。
公司已向本人明确告知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并详细说明了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本人可依法享受的各项权益。
现本人因个人原因(如:已在家乡参保、现阶段更希望获得现金收入等),经过慎重考虑,自愿向公司申请不再缴纳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本人深知,该行为意味着本人自动放弃了要求公司为本人缴纳社保的权利,也放弃了日后享受相关社保待遇的资格,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无法享受医疗保险报销、工伤保险待遇、生育津贴、失业金,以及未来养老待遇受损等)均由本人自行承担,与公司无关。
本人承诺,绝不会因社保缴纳问题向公司提出任何形式的诉求、仲裁或诉讼。
特此说明!
申请人(签字并按手印):日期: 年 月 日
给企业的建议参考
- 明确告知,绝不主动提议:企业绝不能主动诱导或提议员工不缴社保,这份说明只应在员工主动、坚持提出申请时才使用。
- 沟通并留存证据:HR应与员工进行正式面谈,通过邮件、微信等书面形式再次强调不缴社保的风险,并保存好所有沟通记录,让员工签署说明时,最好有第三方见证或进行录像,确保是其真实意愿的体现。
- 认识到文件的有限性: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份《说明》在法律上并不能免除企业的法定缴费义务,它主要起到证据作用,证明企业已尽告知责任,员工存在过错,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中,作为协商或仲裁的筹码,但无法确保企业绝对免责。
- 最佳解决方案:最合规、最稳妥的做法,依然是依法为所有员工足额缴纳社保,可以将社保的构成和好处向员工解释清楚,引导其从长远角度看待福利保障。
附: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小编总结
为员工缴纳社保是企业的“刚性”责任,没有变通余地,员工出具的“自愿不交社保”声明,在法律面前异常脆弱,无法真正保护企业,这份《说明》范文更像是一份“风险知情同意书”,是企业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程序性防线,而非免死金牌,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如何巧妙地规避法律,而在于如何规范地遵守法律。依法用工、合规经营,才是企业基业长青最稳固的基石,也能为员工提供一份坚实的保障,从而实现真正的双赢,希望各位企业家和管理者都能重视起来,规避不必要的用工风险。
员工自愿不交社保,企业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